护理本科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护理本科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实践

李桂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卫生所 150040

当下,我国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不仅指专业应用型人才,更涵盖了人才的创新性。创新性应用型护理人才更是现如今社会乃至医疗行业中的稀缺资源,护理工作需要创新人才的不断开拓,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是培养人才的定性标准和方向,也是制定教育计划、设置教育课程、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组织培训过程的重要依据。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独特的特色、过硬的实践能力、深厚的人文素养、优秀的创新精神,能够对服务对象实施全周期、全周期整体管理,具备初步的科研、教育、管理和创新能力。在我国各级医疗保健和预防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的创新型应用护理人才。

二、护理本科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实践

(一)结合人才培养需求,探索开展课程整合

根据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开设综合课程,旨在通过深入讨论和论证,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培养不受约束的知识综合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可以满足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同时为扩展知识结构提供了机会。寻求建立一门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来实践整体护理,例如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对临床多学科技能的强化培训,将护理程序与案例相结合,提高整体护理思维和技能。护理课程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课程整合,这样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培训内容重复,而且保证了相应模块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拓展了培训计划的广度。

(二)内化专业属性,丰富护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

护理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在现代“以人为本”的创新护理服务文化社会中,人文素养成为现代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 “以人为本”也是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同时是护理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基础[2]。只有提高学生的人文水平,才能给护理工作和事业带来温暖。综合学院特色组成具有丰富药理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群,由有限选修课和选修课组成,既保证了出勤率,又结合个人兴趣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多角度了解生理、心理、社会等普遍属性,树立尊重生命、尊重人性的人文关怀和品格。

(三)强化应用性,加大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力度

①校内实验课程,包括课内实验及独立实验课,为确保实践能力培养,对各门专业课都增大了实践教学比例,也以此倒逼任课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有效性;②临床综合技能强化训练,独立设课,安排在进入临床实习前 2 周集中进行,以综合案例为基础,依据护理程序展开训练;③毕业实习,实习课时包含《国标》规定的所有科室;④其他,含毕业设计及创新实践等。对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了“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目的。早实践体现在自大一暑期即开展临床观摩学习,使学生对临床产生感性认识,树立职业信念;反复实践体现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形式多样、均匀分布、连续性强。同时,通过优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验平台建设,构建“学校、医院、社区、机构”四位一体实践能力养体系,为全面提升实践教学内涵质量提供保障。

(四)突出创新性,搭建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体系

为实现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可通过整合、增删等措施,建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课程体系。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科学研究方法论课程和创新与创业课程,前者涵盖医学统计、文献检索与应用、护理研究,而创新与创业课程在国内大多数高校中先有涉猎。相关网络课程或选修课缺乏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现状,以创新创业为基础,设置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即护理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打开基于护理领域的发展、国内外创新创业政策、护理创新创业实践案例等[3]。在后续学习方面,科研方法论课程和创新创业通识课程早于护理创新与创业实践课程。换言之,创新创业专业课程是相关知识的应用和升华。在科研方法论课程和创新创业通识课双重创新实践中,学生将科研方法论和双重创新理论应用到专业相关的双重创新实践中。可以锻炼科研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业兴趣,加深对专业的了解,促进专业的发展。

(五)重过程评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过程评价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高校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评价改革,包括课程评价、定性发展评价、临床实践评价、毕业前评价、毕业设计学业成绩评价等。制度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所有评估中,重点都放在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成就以及反映的情绪和态度中。培养评估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制定详细且可操作的评估标准。比如临床实习的评价,大学将临床实习的评价改为只注重对循序渐进的理论和技能的评价的方法。由此可显著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与其学习效果相称的提升。

(六)多元化评价主体,多角度评价教学活动

按照多方面向前的原则,对评价主体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以期对整个教育活动进行更加真实、完整的评价。形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多维度互评的教授评价体系,形成了引导出席、领队讲座、教师讲课、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两阶段的形式。教职员工教职员工、督导专家、教师、学生以及其他参加学校活动的个人参与学校评价活动,形成定性、诚信的精神。保证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1. 思考

创新性应用型护理人才是现如今医疗领域中稀缺资源,护理人才的创新性是推动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高校对于该类型人才的培养不可小觑。通过探索课程整合、内化专业属性、加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搭建创新意识课程体系、引导自我学习以及开展多角度评价教学活动多方面,积极培养创新性应用人护理人才,为我国今后的护理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马俊.应用型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 (41):155-155. 

[2]卓莉俊.新形势下高校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5):145-146.

[3]金萍,时中荣,徐华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9,(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