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患者该怎样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1

妊娠糖尿病患者该怎样护理

刘秋月

四川省富顺县妇幼保健院, 643200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近年来,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有所升高,这可能与当前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妊娠期糖尿病包括妊娠前即有糖尿病妊娠后糖尿病加重的患者以及妊娠前无糖尿病症状,妊娠后因妊娠所致的生理变化导致的糖代谢异常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后者相对更常见。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一般糖尿病患者比较类似,根据血糖水平其临床症状差异比较大,病情比较轻的临床症状相对不明显,不过多数患者存在三多一少的症状,如果较长时间没有进行有效干预,那么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刺痒、足部感觉异常等特殊症状,这些都与患者血糖代谢异常有关。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对孕妇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同样会对胎儿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孕妇可能会出现糖尿病肾病、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感染、酮症酸中毒等。而对胎儿来讲,母体较高的血糖水平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部分患者出现胎停的情况,并且,妊娠期糖尿病增加了胎儿畸形以及难产的风险。妊娠期糖尿病可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妊娠期糖尿病重要干预措施。

在护理工作中,应从饮食、运动、用药以及心理护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先谈谈饮食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护理是控制其血糖水平的的关键措施之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尝试通过饮食、运动这两个非药物措施来调控血糖。通过妥善调整饮食,多数患者血糖水平明显改善。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肥胖的情况,肥胖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限制油脂摄入量,减少机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尤其要注意避免食用肥肉、动物内脏这类典型的高脂食物。其次一定要限制每日盐分摄入量,正常情况下每天盐分摄入量应该控制在6g以内,如果同时还存在妊高症等并发症则要进一步降低盐分摄入标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合理控制能量摄入,这是有效控制血糖的关键,而能量摄入量同样与患者体重有关,根据BMI指数来计算自身体重是否处于理想体重范围,超重、过轻都有相应的日均能量摄入标准,如果处于理想体重范围,那么可以按照每千克体重30千卡每日的标准摄入能量,如果自身属于肥胖患者,那么应按照每千克体重24千卡每日的标准摄入能量。如果体重过轻则要控制在每千克体重40千卡每天。另外要格外重视蛋白质控制,避免患者过量摄入蛋白质,当前临床工作中认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日均需求应该在普通成年女性的基础上根据孕周逐步增加,1.0-1.5g/kg.d是相对比较科学的蛋白质摄入量,或者可以根据每日标准能量来进行划分,优质蛋白在总能量摄入中的占比应该在12-20%之间。在蛋白质控制方面,选择优质蛋白是非常重要的,红肉中的蛋白质应该尽量避免,选择鱼肉、鸡肉、蛋类、牛奶以及植物蛋白是比较合理的。

6125d4669edcf_html_3d764852a0c61233.png

饮食调理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从运动护理角度来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积极的运动锻炼来有效改善血糖代谢异常的问题,有效运动不仅能够改善机体葡萄糖利用情况,而且也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正是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关键。运动护理最关键的两部分分别是:科学的锻炼项目以及妥善的运动量,从运动锻炼项目上来看,由于目标群体是孕妇,所以必然选择运动强度适中的有氧运动,其实很多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只要在居家生活中能够适当起身散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做好一些生活中的自理活动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血糖水平,尤其是一些血糖波动相对较小的患者,少量运动即可获得比较不错的效果,当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要科学选择相应运动轻度的锻炼项目,比如血糖水平相对较高,体重相对较重的患者在锻炼中就应选择爬楼梯、游泳等强度相对较大的运动。运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运动量的控制要依照患者运动后自身感受来进行评估,最适宜的运动量下患者运动后机体略微出汗、呼吸略微加快、机体无酸痛不适感,稍微休息后完全恢复正常,测量运动后血糖,发现血糖下降。而运动量过大或者运动量过小都不能起到安全降血糖的作用。

从用药护理上来看,我们认为只有当患者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调节来有效控制血糖时,才考虑用药物进行干预,目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治疗药物就是胰岛素,胰岛素本身就属于人体自有物质,因此对胎儿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且降血糖作用稳定,一般来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时,应采取能够有效控制血糖的最低用药量为用药标准,尽量减少胰岛素使用量,而且在使用胰岛素进行降血糖治疗时,一定要注意做好血糖监测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二甲双胍在临床工作中也有相应的应用,随着该药物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得到印证,其临床应用范围也相对增加,但目前仍不作为首选降糖方案。

从心理护理角度上来看,要让患者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些基本知识,明确妥善治疗控制完全可以保持较好的妊娠安全性,要求患者了解饮食及运动调控的意义,充分提升护理依从性。最后要深入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排解自身不利心理情绪,让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后续的妊娠生活。采取亲情沟通以及陪伴护理等形式来有效改善患者因病所致的不利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