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蔡杰勇 殷勇 张波 王胜涛 杨国奇

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中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1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集患者以随机分组形式分为2组,A组(127例)予以内固定术治疗,B组(25例)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干预;术后随访1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随访观察可见,2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对比未见差异92.91%vs96.00%;而B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8.00%<41.73%(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均具有良好效果。但对于不能耐受卧床的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不适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科疾患,且主要在老年群体中发生。尽管骨折带来的疼痛及肿胀多会在治疗干预后的l-2周内有明显缓解,但长时间卧床往往会导致患者并发一系列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威胁其身体健康[1]。而且老年患者多身体机能较差,脏器代偿能力弱,故其手术及麻醉风险也相对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对此,为了进一步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术式,此次研究主要对比将内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该病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20年5月间收治的1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集患者以骨折稳定性差复位困难及不能耐受卧床的形式分组分为2组,A组(127例)骨折相对容易复位,患者能耐受卧床治疗,男女比比例为60/67;年龄69-102岁(81.90±5.44);B组(25例)骨折不稳定,复位困难,转子顶点粉碎性骨折,患者不能耐受卧床治疗,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82-96岁(89.70±5.32)。对比两组患者基础信心数据未见明确差异(P>0.05),可比。研究内容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要求;参与者知情。

1.2 方法

A组实施内固定术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开展手术;牵引床牵引复位,C臂检查证实复位满意,常规消毒铺巾,经皮微创PFNA内固定术。 术后卧床1月后扶助行器下地行走。

B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硬膜外麻醉;消毒铺巾;于患者髋后外侧做切口,将其髋关节、粗隆骨折暴露出来;进而截骨,解剖复位骨折块,并使用钢丝预捆扎;然后应用髓腔锉扩髓,选取瓦格纳股骨柄假体,以前倾15度的方式将其击入髓腔,收紧钢丝捆扎固定骨折;复位人工关节,最后冲洗缝合切口。术后首日扶助行器下地行走。

6125d0e26bc28_html_32a31e65b07a450b.jpg

6125d0e26bc28_html_496567d27cf73dcc.jpg

6125d0e26bc28_html_c4f7a1be892ec084.jpg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1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集数据均应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涉及计量及计数方面内容应用(±s)、%表示,并以t、χ2检验;组间差异在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效果

A组患者术后卧床1月,此后可在扶助行器辅助下行走。术后随访1年,其骨折一期愈合良好118例(愈合率为92.91%)。其中1例患者由于复位不佳致髋内翻固定失败;8例因基础疾病去世。B组术后1年随访,患者恢复良好,骨折愈合良好24例(愈合率为96.00%),仅有1例骨折不愈合但未出现疼痛,且不影响功能。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率未见明显差异92.91%vs96.00%(χ2=0.324,P=0.569>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

经统计,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A组有降低8.00%<41.73%(P<0.05)。见表1:

表 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下肢静脉血栓

消化道并发症

尿路感染

肺部感染并下肢静脉血栓

总发生率

A组

127

22(17.32)

10(7.87)

15(60)

3(2.36)

3(2.36)

53(41.73)

B组

25

2(8.00)

0(0.00)

0(0.00)

0(0.00)

0(0.00)

2(8.00)

χ2

-

-

-

-


10.293

P

-

-

-

-


0.001

3.讨论

现阶段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转子间骨折治疗主要为:PFNA内固定或者人工髋关节置换,为转子间骨折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新技术,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但在行内固定术干预后往往需要卧床休息1个月,故易引发褥疮、静脉血栓、肺部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并加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影响预后。因而针对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在其治疗中就需要结合其实际病情及身体机能情况尽可能采取合理术式干预,以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使其尽早下地活动。

结合此次研究能够看到,在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干预下,B组患者骨折愈合率对比内固定术的A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而经术后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可见,B组显著低于A组8.00%<41.73%(P<0.05)。此结果显示,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而言,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均能够发挥较好的骨折愈合效果,但前者具有不错的安全性,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可见,在临床应用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针对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折不稳定、复位困难,不能耐受卧床治疗,具有较高的效果;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自身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卧床耐受性较低,因而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内固定具有不错的效果。

综上可见,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确切,且患者术后首日下床行走,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李波. 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06):54-55.

[2]阮良峰, 陈锦鹏, 马小珍,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 21(05):22-24.

[3]狄方辉.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