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中医治疗小儿厌食

陈代萍

四川省隆昌市妇幼保健院 642150

小儿厌食是临床上见的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餐后腹胀、持续厌食、食欲不振等,并且这些症状表现得都比较明显、严重。严重的患儿会因为营养不良出现发枯不荣、面黄肌瘦。这种病症对小儿的成长极为不利。在现代西医学中,厌食症往往是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而在中医典籍中,小儿厌食属于痰滞、食积、恶食等范畴。在临床治疗上中医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其效果更好。

6125b00a02cdb_html_b962bd61e1175912.jpg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论述

而在中医典籍中,小儿厌食属于痰滞、食积、恶食等范畴。该病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脾胃不和引发。在中医学典籍中最早可以在《内经》中看点相关的记载:“思伤脾,怒伤肝,怒胜思 ”。这也说明情感因素导致会导致肝胃不和,从而引起脾胃犯病,出现厌食。其次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记载:“脾胃冷,故不能消化。当补脾益 ,黄散主之”。说明脾胃虚寒,会导致消化不良,因此治疗小儿厌食应该从补益脾脏开始。关于中医治疗厌食症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将厌食症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分型治疗,可见厌食症分为脾虚食积、脾胃阴虚 、脾 胃气虚 、脾虚湿困等证型。也有学者认为补益脾脏并非重点,而在于运化,因此得出治疗小儿厌食应维护脾气为主,通过对胃脾的调和、辅助运化等方式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辨证施治

1、有学者将医院收治的10名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唱歌的治疗方式,治疗组患者给予中药方加昧异功散治疗(甘草、苍术、茯苓、陈皮、鸡内金、焦三仙、白术、太子参、枳实、砂仁)。治疗一段时候后结果显示中药方加昧异功散治疗效果更好。通过该项研究可以得出,对患有厌食症的患儿使用加昧异功散能够产生健脾和胃的效果,对治疗小儿厌食症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针对脾胃气血型患儿尤为合适。另有学者将符合标准的80名厌食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使用健胃消食片治疗,治疗组患儿使用健脾增益饮治疗(太子参、白豆蔻、白术、柴胡、鲜石斛、吴茱萸)。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效率为83%,而治疗组总效率为95%。由此可说明健脾增益饮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良好,可促进小儿进食。

2、脾阴不足。关于治疗脾阴不足厌食症患儿有很多的治疗方法,同样有很多学者对部分治疗方式进行了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给予养胃增液汤治疗(沙参、石斛、生谷芽、麦冬、牡丹皮、玉竹、甘草)。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患儿数与有效数明显多对照组。另有学者利用加减麻仁滋脾胃汤治疗,配方为白术、甘草、白扁豆、茯苓、陈皮、山药、火麻仁、沙参、麦芽、莲子、神曲、太子参、山楂。治疗一段时间后,该治疗方式达到的治疗效率为95.7%由此可以说明利用加减麻仁滋脾胃汤治疗脾阴不足型厌食症患者效果显著。

3、脾胃不和。对于小儿机体功能,有学者提出小儿存在脾常不足和肝常有余的情况。因而在病历上体现为肝阳偏亢、肝脾失活等继而出现面色发青、多汗等临床表现。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患儿主要是肝脾不和,并且土虚木旺较多,临床治疗主要以扶土抑木 ,调理肝脾为主。针对这样的情况利用钩藤异功散合保和丸效果就较为显著。配方为:当归、莱菔子、党参、赤芍、炙甘草、防风、炒白术、生黄芪、茯苓、焦三仙、陈皮、鸡内金、钩藤、连翘、姜半夏、紫苏梗。患者连续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显著。另外有学者将符合症状的100名患儿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双屏散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效率为66.0%,治疗组治疗总效率为96.0%,说明中药方双屏散治疗对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这也为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4、脾虚夹积。关于治疗脾虚夹积型厌食症患儿有很多的治疗方法,同样有很多学者对部分治疗方式进行了研究。有学者将符合类型的患儿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保和丸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香砂增食汤治疗,配方为:木香、茯苓、砂仁、干姜、鸡内金、白术、炒焦三仙、厚朴、酒制大黄、枳壳。两组患儿在治疗一个月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与保和丸相比,香砂增食汤在治疗脾虚夹积型厌食症患者时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在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可以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5、湿热内蕴。关于湿热内蕴型厌食症患儿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乏力、不思饮食、口腻泛恶等。对于这个类型的患儿有学者提出使用三仁汤进行治疗,配方为:苦杏仁、佩兰、薏苡仁、藿香、黄芪、厚朴、白豆蔻、滑石、通草、法半夏。治疗一段时间后,治疗效果明显。此外还有学者使用藿香 、蒲公英 、绵茵陈、茯苓 、苍术、白豆蔻 、佩兰、薏 苡仁予以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治愈率普遍较高。

外用疗法。关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医也有外治疗法。关于使用怎样的外治疗法,同样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有学者使用消导膏贴敷,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也有学者利用中药穴位贴敷加药膳治疗,即将白术、阿魏、莱菔子、陈皮、山药 、山楂、甘草、木香、鸡内金、麦芽,研粉调醋贴敷于神阚、脾俞、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同时配合使用药膳。而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 异有统 计学 意义 (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