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4
/ 2

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殷诚悦

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 麻醉科 吉林 长春 130062


【摘要】目的 探讨前馈控制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麻醉恢复室2020年1~12月期间的100例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恢复期护理干预,实验组行前馈控制护理,对比两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躁动发生率为16.00%,数据分析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有利于其躁动症状的改善,降低躁动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前馈控制;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



麻醉恢复室是患者手术麻醉后恢复和等待的场所,也是手术室和普通病房之间的重要衔接环节,在麻醉恢复室设置专门的针对性护理环节,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麻醉恢复速度,保证其顺利、安全地度过麻醉恢复期。然而,麻醉恢复期患者也存在一定的定向障碍、兴奋、躁动等风险,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控制和处理。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麻醉恢复室2020年1~12月期间的100例全身麻醉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38~73岁,均值(51.53±14.23)岁,乳腺外科手术21例,腹腔镜手术29例,实验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32~71岁,均值(50.75±13.23)岁,乳腺外科手术22例,腹腔镜手术28例,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接受常规模式护理服务,具体操作:手术室护士和麻醉恢复室护士之间做好患者衔接工作,准确交接患者的麻醉信息和手术情况,对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指标和血压等进行动态监测,同时关注其意识状态和瞳孔情况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实验组患者接受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前馈控制护理,具体操作:第一,加强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培训工作,使其了解各类全身麻醉用药的基本知识,包括麻醉时间、潜在不良反应风险等,确定患者躁动发生情况,并采取积极的控制和处理措施。第二,遵医嘱科学应用镇痛镇静治疗措施,随着患者麻醉效应的逐渐减退,其疼痛感会逐步加重,此时,应对患者有无镇痛治疗的需要进行评估,可选择非甾体镇痛药物或其他镇痛药物,如有需要也可实施镇痛泵治疗。患者镇痛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其不良反应症状的监控,直至取得满足的镇痛效果并保证患者安全。第三,加强患者各类管路应激反应的发生率,日常加强管道维护管理工作,手术治疗后患者普遍需要留置吸氧管路和尿管等,这也会增加患者的应激反应和不适感,此时需要加强患者看护,适当采取肢体约束措施,防止患者出现肢体不规律活动而造成管路弯折、脱落问题。第四,患者麻醉恢复后,护理人员将其送回普通病房并与普通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对于患者身心状态进行评估,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成功,消除患者忧虑,告知其恢复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进行评分分析,0分为无躁动,1分为轻微躁动症状,2分为明显躁动症状,3分为严重躁动症状,躁动发生率为1分、2分、3分患者综合占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团队全部工作人员均通过Excel表格对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记录,经SPSS22.0软件对表格进行处理分析,以此为依据判断整体疗效。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躁动发生率为16.00%,数据分析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两组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1 两组患者躁动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例)

0分

1分

2分

3分

躁动发生率

实验组

50

42(84.00)

4(8.00)

3(6.00)

1(2.00)

8(16.00)

对照组

50

30(60.00)

12(24.00)

6(12.00)

2(4.00)

20(40.00)

T值






14.286

P值






0.000


3 讨论

对于麻醉手术后躁动症状的预防和治疗,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和研究的焦点,相关医学研究也从护理干预的角度对于全身麻醉患者的恢复期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主要在于确定躁动的诱发原因,结合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降低躁动发生风险[1]。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采取躁动症状的前馈控制护理干预,能够组建护理小组对于患者的躁动风险和影响因素进行集中讨论分析,结合心理刺激、应激反应、麻醉风险和疼痛程度等相关因素,保证护理方案制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3]。对于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躁动患者,尤其是多种管理所产生的应激反应,需要加强管路的日常维护,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降低应激反应发生率;对于麻醉不良反应症状诱发的躁动问题,可以强化对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更加了解麻醉药物的药理作用,正确使用麻醉药物,有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对于疼痛症状所致的躁动风险问题,可以通过镇痛镇静治疗的方式改善躁动风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4-5]

综上所述,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病人麻醉恢复期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有利于其躁动症状的改善,降低躁动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李珂休. 右美托咪定两种给药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7):83-84.

[2]刘朋,李建鹏,郭秋娥. 舒芬太尼、芬太尼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苏醒恢复的影响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4):146-147.

[3]李宁.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予以不同麻醉方式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96-97.

[4]张庆超.麻醉方式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5(81):15-16.

[5]党炳文,惠勇,贺峰,等.尿道灌注和气管导管表面涂抹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2):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