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

蒋芬 兰清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430205

摘要: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导者,面临着新机遇、新发展、新挑战。高职院校应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运用协同创新理论,整理多方资源以达到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本文针对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提升进行研究,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

  1. 引言

在新时代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导者,面临着新机遇、新发展、新挑战。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总体目标中明确了未来五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规划。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感召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当今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新形势,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将企业实践、市场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与创业精神培养等要素进行有效汇聚,突破青年思维、工艺制造和传统概念之间的壁垒,寻找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的方法,继而达到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在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整理多方资源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协同培养以促成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多维度合作,互相支持,共通有无,将各自优势资源充分整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高。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1. 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产学研协同创新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美国硅谷的“联合创新网络”;美国北卡三角科技园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日本《工矿业技术研究组合法》提出的企业协同创新;韩国“技术研究组合”提出的若干行业大科学工程;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芬兰、爱尔兰、瑞典等协同创新网络;以及目前美国最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组建模式:“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I/UCRC)模式。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要通过产学研用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要求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主攻方向,将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实现创新基地建设再上新台阶。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总体目标中明确了未来五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规划。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感召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 推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创业孵化园、创业训练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沙龙活动等。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不足,缺乏专业指导

高职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往往认识不足,困难估计不足,急于求成。从目前的整体教育方针看,高职教育新的发展趋势在于专业和创业教育相融合,对教师团队的具有极大考验。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完善的创新创业素养。从指导教师来看,大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任教,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并不了解,对于创新创业更是缺乏经验。

    1. 项目科技含量不高,成功率低

当前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虽多,但其科技含量整体不高,创业基本以培训、服务业和零售业为主。通过对我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跟踪调查发现,很多项目都是依靠赛事促进,90%的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类赛事的初赛和决赛阶段失利后,就没再推进项目,项目最终落地实施并一直坚持的团队极少。

    1. 缺乏支撑平台,难以持久性开展

对于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往往缺失实践平台,无论是资金还是实际运营,都面临极大风险。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固然很重要,如果学校无法提供更好地实践平台,学生从项目的策划到运用,都完全暴露在风险中,和社会创业人员不同,学生无法单独去面对这样的风险损失。

  1. 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法

4.1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优化培养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以形成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规划与人才培养计划的良好匹配。根据人才市场调研结果,依照岗位要求分析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和素质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学情调研结果,分析合理的激励措施和组织体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理解能力;依照双创调研情况分析当前形势与参与项目,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生特点,成立创新创业训练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点,打造具备较强“双创”能力,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4.2 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将双创教育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引入校企合作,开展对创新创业能力的深入培养与企业孵化,既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学”,让学生的思路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在工作中学习工作,在生产中学习生产;又能不断通过企业指导老师的建议不断修正培养方案,将现代学徒制的本质与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加符合其学历定位的综合职业能力。也同时打消企业对高职院校本科学生在创新创造能力上的顾虑,实现联合培养综合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4.3 建设以创新创业工匠训练营为中心的双创活动网格。

为了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和学生课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结合专业课程教育网格,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把握学院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契机,主动承担了学院创新创业工匠训练营建设任务,建设了学生双创工作室、创新工场、创客空间。以学科为基础,网格员为组长,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将党支部建在训练营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双创活动网格中引导队伍、锻炼技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实行网格化管理后,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1. 结语

在新形势协同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将企业实践、市场探索、创新能力培养与创业精神培养等要素进行有效汇聚,突破青年思维、工艺制造和传统概念之间的壁垒,寻找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的方法,继而达到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Z].2015.

[2] 李春燕,郑育新.协同科技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 2020(15):157-158.

[3] 周屹,詹晓娟,吕松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M].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33(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