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有效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浅析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有效结合

杨静

融创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300381

摘要: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公安、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我国开展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探索是未来趋势。本文就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在社区中的人、物、网互联互通进行分析,以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全新智慧社区。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有效结合可以对信息收集、资源共享、实时控制等功能进行有效提高,大大提高社区的智能化水平,实现物业的高效管理。

关键词: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社区


1.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相关内涵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种让机器能够以人类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工作的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机器人、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其技术日趋成熟,同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为社会提供的人工智能产品也越来越多。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还包括自动化、生物学、语言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推理、知识处理、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正在慢慢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国也推出了很多相关政策和多种举措,旨在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传统经济相融合,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实现高速发展。

(2)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的东西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简单来讲,物联网具有3个重要特征: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一般来说,物联网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楼控系统、工业系统、家庭智能设施和视频监控系统等;②“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③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其他物体等“智能化物体”或“智能尘埃”(Mote)。

2.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

从技术层面来看,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不是一个单纯的系统或平台,而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了智能感知设备、基础能力平台、共性应用、行业专题应用等四个层次,并最终通过集成服务进行交付。

智能感知设备可以完成视频图像、温湿度、声音、压力、速度等各类环境数据的采集,并将其通过接入、汇聚、治理等技术措施处理后,汇总至基础能力平台。这一层涉及设备形态多样、类型多样、可用场景众多。基础能力平台除了能够对各类智能感知设备进行连接与控制外,还提供数据的智能分析、数据处理、三维实景等能力,并支持将经过处理的数据开放共享至应用层,赋能各行业开发符合需求的场景应用。基础能力平台对数据接入、行业业务逻辑、数据建模、全链路管控、高并发等要求较高,通常以 PaaS 形态存在。共性应用、行业专题应用则聚焦行业与场景,通过数据的能力解决具体行业痛点与问题。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社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如图1所示。

611f4ed9b082b_html_ca6809e9c7791a1c.gif

图1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社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在社区应用中的问题

(1)物联网标准尚未统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核心都是数据,物联网由于其感知设备众多、承载网络各异的特点,对数据接入有较高需求。而迄今为止,虽然有一系列行业事实标准,但是仍然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入与数据治理标准,需要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进一步完善。

(2)人工智能成本较高。人工智能目前主要依赖的是有监督学习,通过大量的训练样板“教会”人工智能解答诸如人脸识别、预测等二分类乃至多分类问题。这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经过人工标定的样本数据,另一方面在训练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算力资源,其人力成本与资源成本都较高。

(3)应用场景还待深挖。在智慧社区的场景中,目前使用较多的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仍然是以人脸门禁等场景居多,尚未充分整合社区运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并进行深度应用,这块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4.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在社区中的有效结合

(1)有效感知全域

在社区服务中,使用物联网把社区内所有的感知互联到一个网络中,实现社区系统的融合,通过网络对这些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对事物进行智能控制。社区感知设备包括烟感、温控、视频、人脸、车牌以及其他设备,系统通知感知设备用于获取感知数据,通过统一设置的接口汇总到GIS分类显示,并在地图上显示烟感、消火栓、电表、门禁、警告时间的基础信息及位置信息,以进行维护。

(2)有效服务网格化管理

以“网格化为基础,物联网为手段”的思路,对现有社区职责清单与呼应清单进行梳理,完善基础数据采集与管理工具建设,加强智能化监测预警能力,对管理事件、呼应任务、社区警情、风险隐患、日常巡查采集、应急指挥等数据深度挖掘利用,规划设计社区管理评价体系。从管理、应急、防控等多维度提高网格事件报送与处置能力,完善重点工作管理与监督机制,实现管理规范有流程。同时,通过互联网、融合通讯与大数据等技术支撑手段建立虚拟网格,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丰富群众与网格员、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咨询通知的渠道,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共治共建的积极性,提升群众归属感。最终目标是构建基层党建格局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实现“民有所呼、党政必应,街镇有呼、部门必应,企业有呼、服务必应,党有呼唤、全民响应”的工作效果。

(3)有效实现共治共享

在前端以二维码为入口,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载体连接社区与居民,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各类城市码构建的实名身份体系,将健康码转为管理码/服务码,打通线上线下,整合健康码实现一码通行、一网通服。在后端着力打通建成社区精准服务总门户,准确掌握、及时发现群众的困难与需求。通过梳理社区服务清单,确定服务工作规程,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完善服务基础设施,拓宽服务供给渠道,以人性化的方式解决群众需求。从而实现社区治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社区政务与民生服务,最终形成整体协同、高效运行、精准服务、科学管理的智慧社区服务基本框架。


结语

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有效结合在智慧社区的应用前景是广阔的。社区大数据的数据量覆盖了公安、民政、卫生、国土、城管、气象、综治等各管理与服务部门,以及社区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方方面面的信息,是在社区区划内形成的涉及到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数据的综合。本文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社区管理系统中的有效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胡郁. 基于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未来城市规划原则[J]. 中国治理评论, 2020, No.10(02):62-79.

[2]刘宇航. 人工智能在物联网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20, v.4;No.38(08):64-65.

[3]邱天冲.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 No.189(1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