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材中的放射性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浅析建材中的放射性检测

何兴华

广西瑞泰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西贺州 5428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安全卫生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材料的应用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能够为居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针对市场上建筑材料中存在的放射性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建筑材料反射率的科学检测,对实际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确保减少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本文将对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检测与控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控制;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住房条件的改善。家庭环境中的有毒气体、甲醛等室内污染日益严重,但对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污染的认识还不够。但是它有一定的放射性,它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2放射性的主要检测应用方法

2.1高压电离室法

高压电离室受到辐射能量照射后充电、放电, 用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静电计作为检测记录仪器。

(1) 仪器和设备。高压电离室是球形体, 内充超高纯氢气, 不同型号的仪器体积和内压不同。标准状态为25atm (1atm=101325Pa) 。收集极由直径为2in (1in=0.0254m) 的不锈钢空心球组成, 用0.25in棒固定在室中心。用三轴密封接件为静电计输入端提供好的保护环, 在保护环和室的外壳之间接300V电池组, 电离室能全部收集电离电流, 连接一个记录器。

(2) 检测步骤。选同一品种、品牌和产地的建筑材料, 堆放成平坦的面积为2m×2m, 厚度大于0.5m的建材成品堆, 供检测用。先应进行本底测量, 选直径50m范围内平坦场地上, 仪器安放在中心, 距地面高lm打开仪器, 在仪器稳定状态时进行测量, 记录测量时间和读数。把仪器放在建材堆上, 在距表面恒定距离, 如10cm处进行测量, 记录测量时间和数据。用国家认定的标准放射源的刻度室内进行刻度标定。

(3) 说明。高压电离室灵敏度较高, 稳定性较好, 适合应用于环境γ射外照射的测量。高压电离室可用在检测建材表面或室内装修γ射量率, 与符合建材标准的建材表面相比, 或与室外或正常室内的用相同测试条件的数据相比, 以判断被测对象放射量率高低在正常值的1.5—30倍, 或测量值低于200nGy/h时, 均可认为是正常, 作为大致掌握建材中放射性水平情况使用, 因使用仪器不同和检测方法不同, 也可能导致较大误差。

2.2γ剂量率仪法

γ射线是属电磁辐射, 从原子核内发射出来, 也称一种光子, 在它发射到探测器的探头上, 与其相碰撞, 光子本身被吸收, 此作用释放出的电子, 即光电子, 此现象一般称为光电效应:还有康普敦效应和电子对形成。γ射线的效应在探测器上形成的电子量与其能量强度成正比, 经电子放大系统, 被记录下来, 与仪器经标准源刻度后进行相对比较, 就能得出γ射线的强度。

(1) 仪器。测量γ射线的方法较多, 有吸收法、各种能谱法、符合测量法等;测量γ射线能量常用的是吸收法, 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它是测量环境地表γ剂量率常用的仪器, 除了高压电离室外, 有闪烁探测器型, 晶体型和有能量补偿计数管型等。

(2) 刻度。新仪器购置后必须由国家标准计量部门进行刻度标定, 并取得认定, 在每年都要对仪器进行一次刻度标定。仪器使用的电池应定期检查工作电压, 防止影响读数。

(3) 测量步骤。在测量之前先打开仪器预热30s以上;每日使用时用参考源137Cs检查仪器的工作状态;选一平坦、直径50m范围内的适合场地, 在距地面 (1±0.3) m高度处测量当地地面γ辐射本底值;选2m×2m正方形, 厚度大于0.5m的建筑材料成品堆, 表面平坦, 把仪器在距离建筑材料表面相应距离处, 可为0.1m, 测量其γ剂量率, 读5—10个读数, 算出平均值。

(4) 说明。便携式γ剂量率仪灵敏度较高、能量响应、宇宙射线响应、角响应都较好, 具有稳定可靠、方便快捷、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能用于测量建筑材料表面, 与符合建筑材料标准的建筑材料表面、室外或室内的用相同测量条件的数据相比较, 以判断被测对象γ照射量率是否过高, 即在正常值的1.5—3.0倍, 或测定值低于200nGy/h时, 均为正常, 作为初步了解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水平使用。

3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标准源及其可靠性

标准源应具有良好的均匀性、稳定性、准确的测量值,并可追溯到国家标准。标准来源是经过认证的参考资料。在采购标准源时,实验室应注意证书的有效性,要求供应商提供原始证书,采用标准源,具有较高的可追溯性。

3.2γ能谱仪的功能及稳定性

样品光谱中镭 -226、钍 -232和钾 -40三个感兴趣区(特征峰)的左右边界路径应与三个标准光谱的相应感兴趣区基本一致。因此,要求能谱仪具有峰值发现、感兴趣区域设置、实时或实时设置等功能,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多道分析仪的基本功能。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能谱仪不能每次对样品进行测试时都进行标定,因此要求能谱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通常能谱仪在24小时内的峰移应小于1% 。应用标准源进行四季奇谭的时间间核实。如果光谱仪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了,应该校准它以便重复使用。

3.3样品制备

根据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值》 ,最终样品的取样、样品制备和细度要求为0.16 mm。采样的目的是使样品的物理性质与标准物质的物理性质基本一致,以保证相对测量结果的可比性。因此,样品制备过程对测定结果有很大影响,应严格按照标准方法和质量要求进行。

3.4样品的密封时间

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值》第4.2.2条没有明确规定样品的密封时间,但不同材料样品的自然衰变链时间不一致,样品的密封时间过短,镭 -226、钍 -232和钾 -40的不平衡导致了结果的偏差。样本通常被装箱,并且保持稳定3到7天,这个过程基本上消除了样本中核素的短暂衰变。

3.5测试时间的确定

测试时间通常由光谱仪的背景、探测效率和材料的放射性决定。在一定的背景和检测效率条件下,应缩短高放样品的检测时间,适当延长低放样品的检测时间。

3.6检测人员检测技能

测试人员除了要具备放射性知识和熟练操作仪器外,还要熟悉测试原理和影响测试结果的主要控制点。首先,表演。样品制备后,样品应放置在均匀的固体盒中。换句话说,样品在盒子里完成后深蹲,在手中的样品在盒子里晃动。第二,样品盒在探测器上的位置。第三,测量各通道的计数率偏差。第四,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了样品光谱与背景光谱和标准源光谱的偏差。

4结束语

总之,为了保证自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和控制,为了提高建筑材料的放射性检测水平,检验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采用适当的放射性检测方法。此外,施工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控制和管理,有效实施控制措施,确保建筑材料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昌文芳, 王志霞, 马捷, 等.对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的研究[J].中国检验检测, 2013 (1) :19-24.

[2]黄强, 叶成, 张燕.重庆市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18 (2) :158-160.

[3]刘天祥.浅谈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J].福建建材, 2015 (8) :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