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视角下的课堂育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视角下的课堂育德

陈锦秀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东平中学 537619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部分教师身上存在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教风浮躁,急功近利,言行不够规范等问题,他们的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需要提升,专业化水平需要提高。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育德

1. 新时代课堂育德的目标导向——“导”

尽管理论学习是培育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方式,但相较而言,在课堂中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才是塑造良好师德师风、锤炼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练兵场。一直以来,课堂育德的重心在学生,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单向育人,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从课堂教学中剥离了出去,忽略了课堂教学对于教师师德师风培养的重要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中课堂育德的目标导向是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并从时代性、主动性、针对性以及实效性四个方面全面思考课堂教学中的师德师风建设。

第一,充分认识课堂育德的时代性。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动态的过程。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随着时代推进得以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使之贴近教师发展、贴近教学实践。特别是相关政策文件明确突出课堂育德在提升师德素养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将师德建设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结起来。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要求新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与扎实的科研能力,同时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此外,教师师德培育不能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师德理论学习,而是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良好的师德意识、师德情感与师德行为,真正发挥课堂育德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的引导作用。

第二,充分强调课堂育德的主动性。在课堂育德中,教师既是师德教育的主体,又是师德教育的对象,教师作为亲历者参与师德师风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刻理解师德规范的具体意涵,使师德规范一方面内化为教师的自主要求,另一方面外化为教师的师德表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对自身师德修养的主动思考,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

2. 新时代课堂育德的实践路径——“育”

第一,组织课堂育德讲习团,加强教师课堂育德基本理论武装。课堂育德讲习团主要由师德研究专家和师德模范人物两部分组成,致力于职前教师课堂育德的指导与示范,讲授课堂育德基本理论。课堂育德讲习团主要承担两方面的课堂育德实践工作:一是能够从理论高度上为广大教师提供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理论以及课堂育德的基本意涵,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熟悉与了解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二是能够从实践高度上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指导,建立以老带新等机制,发挥模范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模范教师介绍与传递在课堂育德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帮助青年教师合理进行课堂育德规划。总而言之,课堂育德讲习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对教师进行职前培训,帮助教师强化课堂育德意识,提高课堂育德能力。

第二,构建课堂育德工作坊,实现教师课堂育德瓶颈跨越。课堂育德工作坊主要由讲习团成员与任课教师两部分组成,其中心内容是讲习团专家听取在职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实现教师课堂育德瓶颈的跨越。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随着师德意识的不断加强、师德情感的不断发展以及师德行为的不断塑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如怎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在招生、考试、保研、就业等工作中保持公平诚信,等等。针对以上疑惑,课堂育德工作坊的专家要定期与教师交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帮助教师把握课堂育德实质,梳理课堂育德要素,将课堂育德落到实处。

3. 新时代课堂育德的评价机制——“评”

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各地各校需要将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聘用)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同时把教育教学特别是教书育人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指标,激励教师为人师表、潜心治学、教书育人,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2]课堂育德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任务,其内容结构较为复杂,需要综合利用多种形式以及多个层次的评价方式,进而构建全面的、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体系。[3]这对于提升教师课堂育德能力以及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

第一,建立多元维度的课堂育德信息采集系统。由于课堂育德本身的复杂性,课堂育德的考核评价需要建立多元维度的采集系统,进行科学跟踪与描述,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首先,要结合学校层面的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和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内容等,采用调查问卷、量表、纸质档案等方式记录数据。其次,要纳入同行测评。同行教师往往能够更为清晰地发现彼此之间在课堂育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可采用调查问卷、量表、课堂观察等方式记录数据。再次,要结合学生评价。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师德师风状况的直接见证人,同时也是教师的师德行为、师德意识以及师德情感等方面的直接受影响人,可采用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记录数据。

第二,建立个性适切的课堂育德监测系统。课堂育德以在教育教学中提升教师师德素养为核心,激励每位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对于每个教师个体而言,不同的教师由于学缘结构、从教时间以及学历水平的不同对于课堂育德的理解与行为方式往往存在差异,多元维度的数据系统虽然能够比较客观准确地描述每位教师的课堂育德水平,但却很难帮助每位教师适度提升,因此建立个性适切的监测系统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于广河.关于师德意识基本结构的探讨[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

[2]陆道坤.论师德师风检查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19(08).

[3]李刚,吕立杰.国家认同教育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与设计[J].基础教育,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