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词句赏析能力培养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词句赏析能力培养的实践

甘友发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日源蓝公馆 安徽省滁州市 233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阅读能力训练的基础是突破单词和句子的障碍,只有准确理解单词和句子,我们才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词句赏析

[正文]

一、小学生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阅读方法。而这种现状,又导致他们语文阅读能力跟不上学习需求,使得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也没有主动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无从谈起。小学生们受其阅读面和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无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鉴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很轻松的发现,这句话写得很好,但如果要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赏析,他们很难说出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最新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的代表作品,其中都存在着点睛之笔。无论是文章中的几个词语还是一句或者几句话,就能够概括出课文的大意。赏析词语和句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单词和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进行反复阅读,最终准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最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跟随教师探索和总结阅读方法,并将总结的阅读方法应用于日常的阅读实践。

以下是笔者对自己日常的教学过程的阅读教学经验的归纳总结。

二、对文本中词语的理解方法的总结

众所周知,对于文本中的词语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词典注释法、语素释义法、近义词反义词比较法、演示法、联系上下文法和实际生活法等。小学生对词典注释法并不陌生。当他们遇到词汇方面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法便是查字典。然而当要求他们脱离字典对词语进行释义时,就会产生许多问题,以至于无从下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几种不使用工具书的词语释义方法,提高他们阅读能力的方法。

1、通过分析词语构成要素解释词语

在《最大的麦穗》一文中,对于 “如梦初醒”这个词语我引导学生分析其构成语素,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如”在“如梦初醒”中的意思是好像,“梦”的意思是做梦,“初”的意思是开始,“醒”的意思是头脑从混乱中清醒过来,所以这个词合起来的意思是好像开始从梦中醒来。

2、通过感知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在《草原》一文中,学生们通过阅读文本,可以从上文中看到“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感知到坐在奔驰如飞的马背上,衣服呈现出来的那种感觉,就是“襟飘带舞”的意思。

3、用近义词活反义词解释单词

还是在《草原》一文中,描写鄂温克姑娘们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的片段中“大方”和“羞涩”这组词语就可以被认定为互为反义词。它们的意思也就可以通过彼此来解释。“羞涩”的反义词是“爽朗”,而“羞涩”的近义词是“不大方爽朗”,因此,我们知道这里的“羞涩”指的是不够爽朗。

4、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单词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词语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理解这类词语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例子:

句一:武王固执地说:“谁敢劝阻我,我就把他处死。”

句二:但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我们该怎么办?

同学们可以发现“死”这个字在两句话中所表达的意思时不一样的。在第一个句子中,“死”是杀死,指被剥夺了生命,和“活”的意思是相反的。第二个句子中的“死”是不能改变的意思。

5、通过演示理解单词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中的“迎上去”“追上去”和“游上去”,单独通过朗读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三者的区别。如果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添加对词语所表达内容的动作演示。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三个词语的意思,区分三者用法的异同,明确词语表达的效果。

三、 对文本中句子的理解方法的总结

一般来说,句子在结构中的作用是由它在文本中的位置决定的。如果句子处于文章的开头,大多数情况下它的作用是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或为下文埋下伏笔等等;如果它处于文章的中间位置,它的作用多数是承上启下。如果它的位置处于文章的结尾,它的功能最有可能是首尾呼应,升华情感。例如在《在夏日里的成长》一文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夏日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一句就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句。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赏析句子,所采用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因材施教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的方法还是有迹可循的。

1、通过表演演文本中的动作理解句子意思

当小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描写连续性动作的句子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对这一连串的动作进行表演,便于学生联系自身经历理解句子意思,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英雄跳崖”一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砸、昂首挺胸、跳”等一系列的动作,体会战士们豪迈的气概,激发学生们壮烈的爱国情怀,使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2、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联想与想象

有些课文中有一些关于场景的句子。没有足够生活经验的小学生很难理解它所要表达的情感。这个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挥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切实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如《开国大典》一文,“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只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就会感受到全国人民激动的心情,一幅群情激昂的画面就会立刻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学生会不自觉的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学生阅读能力跟不上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理解句子的意思。并不是句子中所有的词语都生僻难懂,而是因为有些词语在句子中使用了它们的引申意义,或者说词语因为所在的语言环境使得其特定的意义,因此理解这些单词是理解句子的关键。如何把握关键词正确理解句子?当学生不能很快理解句子意思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比较和阅读,以便学生发现和理解。在《丁香结》一文中,“……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读,抓住关键词语“探出”、“窥着”,读出了味道、比出了惊喜,起到了意会胜于言传的效果。对词的理解,尤其是对关键词的理解往往是理解一个句子的关键,通过阅读教学的“对话”来实现,我们可以理解关键词,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和精神碰撞。

四、 小结

阅读教学的目标最终还是要落实到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准确把握课文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性的分析赏析规律,总结阅读技巧,然后把自己总结的阅读技巧再运用到日常阅读活动中去,最终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师、学生、作者与文本四者情感交流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春艳. 浅谈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方式[J]. 作文成功之路(下), 2014(9):60-60.

  2. 陆定鹏.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09):81.

  3. 刘卫华. 会阅读方法 得阅读能力——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 000(002):P.23-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