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李春英 1 刘彩霞 2

1 天津市蓟县尤古庄医院妇产科 301902 2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301900

摘要:目的: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应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7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采用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n=39);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n=39),比较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从治疗总有效率评判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P<0.05)。从患者血清E2水平、LH水平及FSH水平的变化情况评判治疗效果,观察组经连续21d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素替代疗法以治疗效率高、方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疗法;疗效

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临床上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是常见妇科疾病的一种,多发于40岁至60岁之间,绝大多数患者由于绝经前出现激素波动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使得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不断下降,从而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等,给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因此,为了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情况,改善此类病群的生活质量,本组实验特意选取7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具体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比,每组设定为39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激素替代治疗。其中观察组中患者平均病程为(1.2±0.4)年,平均年龄为44岁,对照组中患者平均病程为(1.6±0.5)年,平均年龄为4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1)有典型临床症状:潮红、潮热;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感觉异常等;(2)均经常规妇科检查、B超检查,均符合WHO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定义的相关标准,排除标准:(1)其他妇科疾病,如乳腺疾病、子宫疾病等;(2)精神疾病者;(3)不在实验知情书上签字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该组的每位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口服谷维素20mg,维生素20mg,每天3次,连续一个疗程(21d);

1.3.2观察组

对该组的每位患者均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具体内容是:对无子宫者,让其口服结合雌激素片,每次0.625mg,每天1次,连续用药21天;对有子宫者,让其口服结合雌激素片,每次0.625mg,每天1次,连续用药11天后,让患者口服安宫黄体酮,每次8mg,每天1次,连续用药10天;对于绝经2年以上的患者,让其口服0.625mg结合雌激素片+2mg安宫黄体酮,每天1次,连续1个疗程(21d)[2]

1.4观察指标

观察所选病例经连续21天治疗后的血清E2水平、LH水平及FSH水平,记录相应数据并对比。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当改良Kupperman评分等于0,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显效;改良Kupperman评分等减少程度大于或等于10,临床症状较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有效;改良Kupperman评分减少程度小于9,且临床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任何改变或加重:无效[3]

1.5统计学处理

对本组治疗实验涉及到的数据信息均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中输入,检验水准ɑ=0.05,其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法(x±s)表示,t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综合指标的改善情况

以血清E2水平、LH水平及FSH水平的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详细见下表1,由表可知,观察组患者经连续21天治疗后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综合指标对比 (x±s)

组别

n

血清E2水平(pm/ml)

LH水平(mIU/mL)

FSH水平(mIU/mL)

观察组

39

24.19±2.33

25.01±3.21

31.26±6.14

对照组

39

15.26±4.10

33.14±4.08

49.33±5.22

t

/

11.825

9.780

14.002

P

/

P<0.05

P<0.05

P<0.05

2.2比较两组治疗总效率

经连续21天治疗后,对不同方案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详细见下表2,由表可知,观察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3%),两组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高,(P<0.05),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9

30(76.93%)

8(20.51%)

1(2.56%)

97.44%

对照组

39

19(48.71%)

11(28.21%)

9(23.08%)

76.93%

X2

/

/

/

/

7.341

P

/

P<0.05

P<0.05

P<0.05

P<0.05

3讨论

研究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妇女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近年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其根本原因是由于患者生理或病理或手术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体内性激素分泌较正常者减少,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疲劳乏力、精神异常等。目前,主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配合的方法来调节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机体的康复。

谷维素具有调节内分泌、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的作用;而维生素作为人体健康必须的有机化合物,该药物具有维持和调节机体正常代谢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但二者结合应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其疗效相对有限,且不能很好的调节血清E2水平、LH水平及FSH水平。激素替代疗法所选的结合雌激素片属于雌酮硫酸钠与马烯雌酮硫酸钠的混合物,其作用是促成女性生殖系统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和维持,调节机体激素水平。安宫黄体酮属于孕激素类药物,将其应用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中,对抗雌激素对子宫内膜具有增殖作用,从而改善患者内分泌紊乱现象,缓解潮红、潮热等症状[4]。结合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经连续21天治疗后,患者的血清E2水平、LH水平及FSH水平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以(97.44%)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3%)。说明激素替代疗法能够有效弥补患者体内雌激素的不足,并对内分泌进行调节,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激素替代疗法以治疗效率高、方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

参考文献

[1]李岩华.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4,38(1):63-64.

[2]尚红梅.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1(56):106-108.

[3]丛爱芳,董晓萍.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10(11):122-124.

[4]吕福英.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生活质量及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6(21):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