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学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学临床研究

王晓城

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 甘肃兰州 730000

要:目的:总结分析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学分布情况。方法:样本选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总结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探究其中医证候学分布情况。结果:6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不同透析时间患者兼证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并伴有多种兼证,临床可依据患者中医证型及兼证选择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案。

关键词: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学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可诱发慢性肾衰竭,该疾病为多因素所致肾脏实质性损伤,患者肾脏功能异常,引发机体酸碱与电解质失衡,代谢产物大量潴留,并可导致内分泌紊乱[1]。血液透析是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案,治疗期间利用透析设备净化血液,可替代部分肾脏功能,进而控制患者病情进展。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可导致失衡综合征、低血压等并发症,为此需选择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2]。传统中医理论对肾脏疾病研究较为完善,采用中医药辅助治疗肾功能衰竭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择取本院患者为基础性评价样本,探究并分析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分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选自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本院行血液透析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全部患者临床症状为尿量减少、乏力、恶心呕吐等,肾功能指标异常,经综合检查确诊慢性肾衰竭,且符合血液透析相关指征,且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总结并分析两组基线临床资料,男35例,女25例,年龄跨度范围统计值28-72岁,平均(50.49±2.75)岁,其中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损伤1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多囊肾1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9例。

1.2方法

总结60例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依据其临床症状确定所属中医证型及兼证。

1.3评价标准

中医证型评价标准:(1)肝肾阴虚:烦躁易怒,耳鸣头晕,手足心热,眼部干涩,口燥咽干,腰膝酸软,抽搐或痉挛,舌暗红或颜色淡,舌苔薄黄且干,脉眩细。(2)肺脾气虚:自汗,乏力神疲,便溏纳呆,舌淡且存在齿痕,舌苔润白,脉沉弱。(3)脾肾阳虚:手足冰冷畏寒,便溏纳呆,腰膝冷痛,夜间频多,舌胖大且存在齿痕,舌苔水滑薄白,脉沉弱。(4)肾阴阳两虚:腰膝冷痛,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尿色黄且少,舌苔薄白,脉沉弱。(5)气阴两虚:兼具气虚与阴虚证。(6)气不摄血:气短心肌,面色萎黄,腰膝酸软,乏力神疲,舌苔薄白且存在齿痕,脉沉细弱。

兼证评价标准:(1)湿热内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口渴口苦,乏力神疲,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2)寒湿中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弱无力。(3)血燥生风:皮肤瘙痒干燥,面色萎黄,乏力心肌,腰膝酸痛,大便干结,舌苔干,脉细无力。(4)湿浊上凌心肺:胸痛胸闷,无法平卧,呼吸困难,水肿,舌有齿痕,舌苔白腻,脉细弱无力。(5)瘀血内结:腰部刺痛,皮肤组织瘀斑,舌苔暗紫色,脉沉涩。

1.4统计学方法

引入SPSS23.0软件进行研究数据计算分析,计量资料为正态分布的(611e0faf1c7ad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表示法,并采用t检验模式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为%表示法,并采用χ2检验模式对比分析,如检验值P<0.05则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1. 结果

2.1统计分析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60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具体结果如下表

表1 统计分析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组别

肝肾阴虚

肺脾气虚

脾肾阳虚

肾阴阳两虚

气阴两虚

气不摄血

糖尿病肾病(n=10)

1

2

2

3

1

1

高血压肾损伤(n=12)

4

2

3

2

1

0

慢性肾小球肾(n=19)

3

7

1

2

5

1

多囊肾(n=10)

1

2

2

1

2

2

慢性间质性肾炎(n=9)

1

2

0

0

4

2

总计(n=60)

10

15

8

8

13

6

2.2统计分析不同透析时间患者兼证分布

不同透析时间患者兼证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具体如下表

表2 统计分析不同透析时间患者兼证分布

组别

湿热内阻

寒湿中阻

血燥生风

湿浊上凌心肺

瘀血内结

透析1年以下(n=19)

15

12

7

10

6

透析1-5年(n=25)

8

9

7

8

5

透析5年以上(n=16)

7

6

12

4

5

  1. 讨论

中医理论中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肾风、肾劳、腰痛、溺毒范畴,致病原因为风寒湿邪侵入机体及饮食不洁,情志不畅等,患者肾气衰竭,无法泌浊分清,机体湿浊内滞,血瘀阻络,进而累及多个脏器病变[3]

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本虚标实,邪实为标,正虚为本,依据中医证候学分型标准,主要包括肺脾气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肝肾阳性、肾阴阳两虚、气不摄血等证型[4]。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为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同时,本研究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医兼证分布进行分析,透析时间低于1年患者兼证以湿热内阻、寒湿中阻为主,透析5年以上患者多为血燥生风,湿浊上凌心肺、寒湿中阻兼证发生率随透析时间延长显著降低,建议早期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体负荷量,调整水盐摄入量,以预防湿浊上凌心肺、寒湿中阻的兼证[5]

综上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以肺脾气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为主,并伴有多种兼证,临床可依据患者中医证型及兼证选择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刘泽萍,宋慧锋,徐铌,et al.维持性血液透析失眠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5):70-73.

[2]周胜元,刘玥,侯长青,等.基于中医辨证分型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前后精神状态变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9):4746-4749.

[3]田茹,冯兴中,罗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11):2086-2089,2093.

[4]刘琳娜,邓志良,王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合并血管钙化的中医证候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9):49-51.

[5]马招娣.基于中医证型的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肾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16):2685-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