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8
/ 2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探究

李光亮

身份证号 370181198703250 ***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所实现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与我国经济增长、政策改革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如今,面对着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我国建筑工程企业仍在不断探索,寻求更好的管理模式与更高的经济效益,以满足市场经济需求。基于此,论文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结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借鉴先进、成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合理优化,以期达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模式;优化

引言

现阶段,国内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白热化,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就必须做好对内部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结合当今时代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改进和优化管理方法,最大化提高管理的综合成效,从而使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开拓。

1工程项目管理的含义

目前,可将工程项目管理理解为: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组织、安排、协调管理对象,使其在完成工程项目工作时,达到规范化、有序化,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保质保量、不拖延工期。工程项目管理具有一次性、整体性、直接性、周期性等特征。所谓一次性,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和预算范围内达到预定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整体性包含很多方面,如时间、经济、人力等方面的多项投入,确保工程合理、高效地完成目标。直接性为按照施工要求,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直接、明确的工作。周期性为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因此,必须进行集中的管理。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2.1管理模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与模式还比较单一,在项目初期,主要是进行项目设计工作,在完成设计工作后,及时确定施工方并开展具体施工,一般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施工方,施工方确定后,还要与建筑商或者总承包商签订平行工程合同,再由总承包商与其他单位的承包商签订合同。这种流程与模式,不利于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项目管理工作的作用,并且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创新。同时,单一的流程与模式容易造成很多问题,不利于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2.2管理体制不合理

由于如今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并不充分,因此,其体制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缺少灵活的项目管理制度,建筑企业在成立时,会制定一系列的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这些结构与制度一般采取直线管理,不会因项目不同而改变其整体结构,而工程管理应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因此,项目管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工程项目管理人才较少,由于很多工程建设企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因此,出现专业型人才不足的局面,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大多数企业都缺乏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且企业自身难以培养人才,通过外界招聘人才又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一些企业即使有较为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也没有专业人才运用。第三,管理手法单一,目前有些企业仍然采用传统手段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甚至根据经验制定项目的成本、质量、工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对新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不够,增加了企业项目建设的风险性。

2.3信息化程度低

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工程项目使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却没有质的发展,BIM、广联达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开始应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这些信息技术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没有普及,导致建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效率低下。

3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3.1构建全面的项目管理制度

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必须以制度为中心,将严格的施工标准和企业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到建筑的施工管理程序及其企业人员的“模块化”管理当中。因此,构建全面的项目管理制度至关重要。企业应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及施工情况,建立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提高其管理水平,规范其管理工作,明确各级质量职责,进行监督、考核、指导、评价等多项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在顺利完工的同时,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并以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完善作为合理的切入点,相关工程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应该制定出一套合规合理的质量监管标准与对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对应监管责任,在工程出现问题时贯彻“落实到人”的监管体系,保障相关的责任管理规范合理运行,使建筑项目符合国家要求。

3.2管理方法创新

通过创新管理方法,有助于工程项目企业更好地应用创新模式,工程项目企业需结合实际内容,合理选择管理方法。第一,创新技术管理方法。建筑施工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要求施工人员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对此需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层不仅要加强每一位员工的培训,进行严格考核,还需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技术监督体系,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第二,成本管理方法。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管理属于核心内容,会对其他工作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尤为关键。传统成本管理中,未能将其他管理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在新形势背景下,做好成本管理与其他管理对接是建筑企业的当务之急,有助于增强信息流通,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第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并对岗位人员制定相应的奖惩、考核、责任制度,针对不同的岗位人员合理选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提高管理能效。

3.3构建信息协同服务平台

CAD和REVIT等信息技术软件偏重于设计、施工和造价管理,无法实现工程项目工程的全过程信息管理。施工阶段一般还是采用人工记录工程数据,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不易查找和保存。工程项目的各单位之间有着较多的业务关系,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各单位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在此背景下,急需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协同服务公共平台,这是基于项目自身的集成平台,侧重于不同组织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相关业务流程的整合,涉及项目的各方主体可登录该平台处理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也可通过该平台查询与项目相关的信息数据。在此基础上,每个项目都会形成一个独立的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内不仅有项目构件的所有信息,也有与项目相关的历史记录。网络协同服务平台不仅能节约资源,还有利于实现各参与单位的高效率协作。

结束语

在现如今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环境中,为了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更加完善,提升其建筑质量,进一步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化改革,建筑企业必须重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针对其存在的市场不健全、体制不合理、轻视质量、缺少创新、忽视合同预结算、财务管理等问题,可通过各种策略实现,全面发挥工程项目管理对建筑企业的作用,加快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王春梅,宋亚军.IPD模式下基于BIM的水运工程项目风险协同管理[J].中国港湾建设,2020,40(11):71-72.

[2]姚梦茵,宋玲玲,武娟妮,等.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环境工程学报,2020,14(5):1137-1138.

[3]杜坤.提高石油钻井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评《石油钻井工程项目管理》[J].林产工业,2020,57(9):108-109.

[4]梁献超.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策略[J].建筑经济,2020,41(11):73-74.

[5]梁殿宏.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地产,2019(1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