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经济法教材编写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经济法教材编写的思考

王 瑜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 淄博 255314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精通经济, 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代商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笔者总结多年的经济法教学和教材编写经验,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经济法课程教材所存在的问题,在教材编写的问题上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商贸类专业;经济法;教材编写;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贸类专业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均普遍开设了经济法课程。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弊端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 体现在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经济法教材上,是重理论、轻实际,只注重法律法规的展示,一味追求大而全的知识罗列,内容陈旧、偏难、偏多,严重脱离学生实际水平,缺乏新颖性、趣味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实际上,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大多数学生的特征是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动力不够足,在学习态度、法律意识等诸多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经济法教材的编写,不能脱离教学对象的客观现实。教材是教师教学所依据的蓝本,体现着教育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培养目标,对于培养对象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如何使经济法教材既承载专业法律知识,又为学生所乐见好学,的确是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经济法教材存在的问题

1.不同专业经济法教材内容趋于雷同

不同专业经济法教材的内容雷同,无从体现专业特征和重点。当前的专业教学存在两种现象:其一,不同的专业采用相同的经济法教材。显然,这就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和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这将会导致教师无法有重点地讲解与专业关联性强的法律法规知识,影响教学效果。其二,不同专业的教材不仅内容几乎雷同,缺乏必要的区分度,而且内容贪多求全,过分扩展篇幅。

2.教材无从体现经济法课程优势,教材内容死板僵化

教材知识内容的展现方式比较单一, 大多内容采用纯文字的手段表述,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目前,就读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学校的学生,其生源大多是高中成绩中下游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同时对社会经济现实知之甚少。要让这样的学生对一门从未学过的、内容单一、仅以枯燥文字表述的逻辑比较严谨的学科产生兴趣,是比较困难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会觉得经济法课程就是一些抽象的概念、原则和生硬的法律条文,认为这无异于纸上谈兵。对此课程也就会慢慢地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甚者还会产生厌烦心理。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教材的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距甚远,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了。另外,现有的大多数教材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已修改或者废除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更新,滞后于经济现实,容易误导学生的学习。

二、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经济法教材编写建议

1.与时俱进,在教材融入适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劳动教育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中提出的“强化课程思政”和“三全育人”文件精神,可以在每一章内容中至少增设一处“思政园地”版块,融合经济法课程特点,引入依法治国的最新论和最新的热点法律问题和典型案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20日)的要求,在实训课中适当增加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2.不断更新、合理选取教材内容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基本工具。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力求反映我国经济法律制度建设和经济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以及最新的经济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同时教材内容的取舍应充分体现专业特色,按专业配置不同的内容和容量,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内容丰富,在教材中不可能将全部内容纳入其中,应按照各自专业的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经济法律的内容板块。比如,对于企业管理类专业学生,应重点介绍企业公司和金融管理方面的法律:对于国际贸易类学生,应重点介绍对外贸易、工业产权方面的法律;对于市场营销类学生,应重点介绍合同法、市场运行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应重点介绍金融、税收及会计法律制度,并且按专业不同开设不同教学时数的经济法课程。

当然,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经济法”和学术上理解的“经济法”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其本质实是和“经济”有关的法,也就是“大经济法”的概念。因此,在内容选取上,可以从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自然人制度、法人制度、代理制度、诉讼时效制度入手,重点阐述和介绍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合伙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物权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工业产权法律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广告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劳动法律制度、经济纠纷解决法律制度等内容。

3.应突出教材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力争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对经济法理论知识和法条进行解读,在每部法律中都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最新立法精神,精选大量鲜活的案例分析和法律咨询资料,所选案例和材料应当典型、生动、实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法律法规知识解决经济活动中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财经商贸专业老师和学生的用书,要做到取材适当,深浅有度,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又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应采用灵活、新颖的表述形式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法律咨询”、“案例分析”、“相关链接”、“拓展提高”等栏目,配合各种表格,增强可读性;设置“工作场景应用指南”栏目提高应用性;每章设计一个“思维导图”,便于内容体系的梳理和巩固。尤其是教材中的数字资源,建议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直接扫描二维码来获取,可以更加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可读性。有利于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商贸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充分体现经济法所特有的理论性、时效性、实用性、应用性和教育性等特点,突显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旨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5.应建设相关数字化资源,力争打造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在教材内容中,应增加适当数量的漫画插图、动画、微课、图片、图表等颗粒化的数字资源,满足经济法课堂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同时建议制定课程标准、制作PPT、撰写电子教案等相关内容,建立智能备课系统等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多媒体、多形态、多层次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简介:王瑜(1965.9-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教授,就职于淄博职业学院,主要从事经济法等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