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妇幼保健模式对妇女保健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不同妇幼保健模式对妇女保健效果观察

余苇

成都市青白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成都市, 610300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妇幼保健模式对妇女保健效果。方法:从妇幼保健院孕产妇中选取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保健模式和联合保健模式,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孕产妇系统管理、早孕卡建卡、住院分娩和产前检查比例更高,不良妊娠结局比例更低,P<0.05。结论:联合保健模式有助提升妇女保健效果。

关键词】:妇幼保健模式;效果观察;妇女保健

前言: 妇幼保健是妇产科临床关注的重点,是指导孕产妇如何实施保健,同时指导孕产妇进行常规检查、诊断、预防、治疗及抢救等工作,调节产妇的身心状态,进而可有效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1]。这要求相关的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妇幼保健知识,还应具备一定临床管理能力。常规妇幼保健模式,可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存在保健过程不规范且不全面等问题,产生的临床保健效果欠佳,本文从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00例孕产妇,分别给予常规保健模式和联合保健模式,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来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年龄从21~39岁,年龄均值(28.21±2.21)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从21~38岁,年龄均值(27.76±1.13)岁。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经检查所有孕产妇均为健康孕产妇,且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无原发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模式,全面掌握孕产妇情况,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给予常规的保健知识,同时解答其疑问,指导孕产妇饮食和运动。

1.2.2观察组:给予联合保健模式,具体含以下几方面:

①评估孕产妇情况:护理人员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详细了解孕产妇的基本情况、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及心理变化,并详细记录下来,并综合分析孕产妇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保健方案。

②孕产期保健:孕妇在进入妊娠期过程中,应提高风险意识,提前为孕妇进行知识宣教,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指导其严格控制饮食,孕妇也应全面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助遵医嘱运动和饮食。在孕产期,应关注胎儿情况,遵医嘱定期进行检查,科学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避免胎儿出现先天性的缺陷,有效预防其发生。

③全程化健康教育:在孕产妇的每个阶段,应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意识,进而提升其认知能力,可有效落实保健方案,进而配合护理人员完成保健工作。定期组织讲座,强调妇幼保健的重要性。建立交流群,方便孕产妇在日常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同时提高大家落实保健方案的动力,互相监督共同努力完成保健工作,也可互相鼓励安慰,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孕产妇和胎儿身心健康。

④保健操:由护理人员指导孕产妇根据自身情况实施保健操,控制活动强度,可将视频发至给孕产妇及家属,要求共同训练,有助改善夫妻关系和孕产妇的身心健康。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早孕卡建卡情况、住院分娩情况及产前检查情况[2]

②不良妊娠发生情况,含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早产及难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卡方检验比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当P小于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比较两组孕产妇临床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孕产妇系统管理、早孕卡建卡、住院分娩和产前检查比例更高,P<0.05,见表1。

表1孕产妇临床比较(%)

组别

例数

孕产妇系统管理

早孕卡建卡

住院分娩

产前检查

观察组

50

48(96.00)

48(96.00)

49(98.00)

50(100.00)

对照组

50

39(78.00)

40(80.00)

43(86.00)

40(80.00)

X2

-

7.162

6.061

4.891

11.111

P值

-

0.007

0.014

0.027

0.001

2.2不良妊娠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比例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不良妊娠结局比较(%)

组别

妊娠高血压

妊娠糖尿病

早产

难产

不良妊娠

观察组(n=50)

1(2.00)

0(0.00)

2(4.00)

0(0.00)

3(6.00)

对照组(n=50)

3(6.00)

2(4.00)

5(10.00)

3(6.00)

13(26.00)

T值

-

-

-

-

7.441

P值

-

-

-

-

0.006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女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加之自然环境的恶化,造成孕产妇女性身体素质较差,同时由于孕期激素的影响,产妇的心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胎儿的发育。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临床保健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对孕产妇实施妇幼保健,不仅有利改善孕妇身体,也有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联合妇幼保健模式加强重视医防整合环节,结合孕产妇不同阶段给予针对性的保健方案[3]。在实施保健方案时,结合治疗,促进孕产妇实施自我监督,提高保健意识,落实保健措施,提升孕产妇身心健康,强化科学保健和育儿知识。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孕产妇系统管理、早孕卡建卡、住院分娩和产前检查比例更高,不良妊娠结局比例更低,P<0.05。

综上所述,在实施联合妇幼保健模式应用在妇女保健中,可有效提高保健意识,落实保健措施,为孕产妇和胎儿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兰,任文辉,赵艳霞,等. 2015年农村妇女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卫生经济学初步评价[J]. 中国肿瘤,2019,28(12):891-895. 

  2. 秦峰,肖利军,张立新,等. 多学科合作诊疗系统与不同单一干预措施分别治疗孕产期心身障碍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7,13(5):563-568. 

  3. 高萍,王南,栾玲.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人工流产术后妇女保健知识掌握及不良情绪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3):2612-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