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构建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

刘海香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第一实验小学 河北省 唐山市 063021

摘 要:

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本文论述了以课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聚焦教学模式研究,深化课堂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做法。因此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学校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不同形式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规定教学行为中规范教学过程,让教师有章可循,使教学过程更具操作性、课堂结构更具完整性、学生的培养更具指向性,从而转变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铺开素质教育之路,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

1、建模:一串百家争鸣的和弦

什么是教学模式?如何利用智慧课堂推进素质教育?这些问题是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要开展广泛的调研,和教师共同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对于素质教育的困惑。新课程标准鲜明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讲台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让课堂成为了学生探索的殿堂。师生在课堂中思维进行碰撞,激越出灵动的火花,在百家争鸣的沟通中,一串和谐的旋律也洪亮奏响素质教育的号角。

二、研模:一曲朴实深刻的奏鸣

一种模式,一种理念,一节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例研讨是进行教学改革的最佳途径,所以学校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课例研究,在课堂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素质。

(一)引路课,指引方向

模式的推广要以点带面,从实验教师、实验班级、实验学科开始,辐射到全部教师、全部班级和全体学科。因此模式的推行之初,学校要组织教师观看引路课。组织研讨、各抒已见,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用课堂来检验和探索智慧课堂的有效策略。这样就使素质教育的研究落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研究课,互听互学

研究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1、“1+1”结对 ,引领辐射

“1+1”师徒结对课例研讨活动,即一名骨干教师和一名青年教师用同一模式同讲一节课或同一主题的研讨课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一名骨干教师就是一粒种子。播撒种子,就是为了生根发芽。“1+1”师徒结对课例研讨活动能促进师徒双方在教学方面携手共研磨,分享同提升,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帮带作用,助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2、一课多轮,一课多磨

“一课多轮”是同一课题、同一模式,轮流执教;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执教对象,呈现不同的课堂,生成不同的问题,引发思考,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多个轮回,精益求精;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一课多轮”这种课例形式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让教师们在共同备课、一起研讨中,熟悉模式、运用模式、实践模式。

实践证明,在智慧课堂中,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个人的独特见解、不盲从、不轻信,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们在研究的征途上,教师会在一次次发现问题、一次次提出意见、一次次课堂实践,在跌跌撞撞中,不断领悟着素质教育的真谛。

3、同课异构,一课三模

一个学校的课堂中允许多种模式共存,不同模式教学环节不同、侧重点不同、训练点不同、学生思维培养点不同。为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稳步开展,我校开展了“一课三模、一课三讲”同课异构课例研讨活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打造智慧教师,培养智慧学生。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不论是翻转课堂还是平板电脑使用的课堂,学生都在主动思考、都在自主学习,也都在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不论是哪种课堂,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反思性和概括性都得到了提高,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贯穿课堂始终,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

(三)汇报课,资源共享

学校要以开放的心态展示素质教育的成果,在分享中共同进步

教师们在磨课、讲课、研讨中诠释着自己对于智慧课堂的理解,奉献着自己的真知灼见,在相互碰撞、交锋中生成着在教学中践行素质教育的智慧。课堂中,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他们表达观点、积极交流、热烈讨论、适当辩论,他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四)常态课,重在日常

通过常态课更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解决策略,从而促进全体教师一起去踏上智慧课堂的征程。

例如《青山处处埋忠骨》这节课时,在总结出本节课用“三说写心理”来写心理斗争的方法后,可以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在第四单元《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位父亲,面对儿子钓上来的一条漂亮的大鲈鱼,他也面临着“留和放”两个选择。请你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写父亲的心理斗争。文道相通,读写结合,利用相似的片断进行小练笔,巩固学到的方法,既能使学生感情积蓄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学生理解、内化知识、升华情感、提高思维水平的一个手段。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就这样无声的浸润到课堂中。

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生机勃勃,充满了新生的力量;让我们的课堂颇具灵性,就像一串串音符,奏出了学生思维发展、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美妙乐曲,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校在形成各种模式共存的态势后,也要冷静思索,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还要深入,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还要持续,一场朴实而深刻的奏鸣,也要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奏响。

三、破模:一支发人深省的咏叹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完美无缺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的。所以学校要沿着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去探讨课堂教学改革。我校的智慧课堂创建的思路是:确立模式---实践模式---完善模式--- 形成模式——打破模式。接下来我们要求教师在自己不断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丰富、完善课堂模式,追求自己个性化的课堂,实现素质教育。

在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上,重在领会,贵在虚心,关键是持久,核心是实践。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学校遇到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有困难,才有压力,才有创新,才有前进。学校脚踏实地、探索创新,就能从中打开思路、找到出路、探索出学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奏响素质教育建设的乐章。



参考文献:

《整体构建中国素质教育发展体系》 詹万生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素质教育特色方法》 陈琳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 文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标实用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徐志铁 山东教育出版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