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洪淑汾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医院  , 福建 泉州     362300


【摘要】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作用以及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诊治的94例骨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采用抽签形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观察组行选择康复护理法,将两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10.64%),显著低于对照组(36.17%),对照组疼痛评分与观察组相比较高,两组出院时间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通过临床康复护理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少、并发症情况好而使住院时间缩短,增加出院率,值得医学推广。

【关键词】康复护理;骨科;临床护理

骨折是由创伤或骨病引起的,其中大多数是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行为引起的,累积的劳损和骨病也会增加骨折的风险。骨病(如骨髓炎、骨肿瘤)会导致骨质破坏,患者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可能会发生骨折[1]。康复护理是当前骨科临床护理使用较为频繁的综合护理方式。除基础护理外,对患者施以专项护理技术帮助患者机体功能有效恢复,如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针对性处理。为探究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实际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本院骨科治疗的94例患者,由抽签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0:17,年龄51-66岁,平均年龄为(58.65±3.35)岁。观察组男女比例29:18例,年龄55-69岁,平均年龄为(60.48±4.53)岁。纳入标准:①经医生诊断、影像学检查,两组均是骨病患者。②实验期间,所有患者与其家属均被告知并签署同意书,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类似,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抚慰患者情绪,关注患者状态,叮嘱遵从医嘱进行服药。观察组采取康复护理实施干预:

术前:①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命体征;②进行疼痛程度预估;③患者使用抗生素、抗凝剂类药物前,告知不良反应症状;④指导患者使用便盆排泄,以防止术后尿潴留;⑤术前进行药物试敏;⑥术前禁食物、禁饮水。

术中:①手术室进行无菌处理,提前半小时加热操作台;②观察病人术中状态,防止病人低温缺氧。

术后:①随时监测患者生命各项体征数据,如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注入一定剂量的缓解剂,进行二次疼痛评估;②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屈膝、提髋、等训练动作,避免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减少创面感染和并发症的风险;③在饮食上,建议患者多食用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高钙类食品[2]

1.3观察指标

利用VAS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有效评估,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 (4-6)重度疼痛(7-10),实时监测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组间疼痛评分与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评分为(6.42±1.28)分,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评分为(8.36±1.89)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住院时间(15.25±1.41)天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22.29±1.73)天,存在明显差异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对比组间VAS评分与住院时间(`x ± s ,分)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

住院时间(天)

观察组

47

6.42±1.28

15.25±1.41

对照组

47

8.36±1.89

22.29±1.73

t


4.522

16.775

P


<0.05

<0.05

2.2对比组间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术后并发率(36.17%)显著低于观察组(10.64%),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组间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关节僵硬

静脉血栓

创面感染

并发症率

观察组

47

2(4.26)

2(2.46)

1(2.13)

10.64

对照组

47

5(10.64)

7(14.90)

5(10.64)

36.17

X2





7.043

P





<0.05

3讨论

骨折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①术可引起骨髓炎、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器官侧损伤。②骨折术后恢复期内,如内固定松动、断裂或脱落,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更换髓内钉、植骨。③关节骨折处可能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活动时疼痛影响关节功能。④手腕、大腿、小腿和股关节等部位,长时间缺少肌肉锻炼,会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骨骼造成骨质疏松。

据相关资料,骨折术后常规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创面感染率,对骨折部位的恢复速度有显著影响。康复护理是针对患者术后局部肿胀进行治疗,减少炎症的发生,防止患者关节粘连,通过定期康复训练,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关节囊痉挛症状。本次研究成果与张喜芹、庞同涛、王先梅研究成果一致[3]。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10.64%)明显低于对照组(36.17%),观察组患者预后的住院天数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身体机能快速恢复,提升患者出院率,且在临床护理广推中具有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雅静. 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效果及自理功能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04):248+252.

[2]杨晓翠. 康复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50):236-236.

[3]张喜芹, 庞同涛, 王先梅. 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在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0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