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在冠心病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移动医疗在冠心病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苏金垚 李春玉 *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133000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医疗行业中也引入了新的健康教育方法。移动医疗具有方便、快捷等特征,在国外的研究中已经展开。我国的移动医疗还在发展,体系也需要完善。而冠心病患者需要在术后展开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以巩固术后疗效,加强治疗效果。本文对移动医疗在冠心病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展开综述,以期为制定冠心病术后健康教育措施、巩固手术效果提供依据。

【关键词】移动医疗;健康教育;冠心病;应用进展

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意见》中指出,推进网络医疗信息整合,提出创新服务模式[1]。目前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已达1100万,患病率及病死率均处于逐年升高的状态[2]。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腔狭窄,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而引发的心脏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3]。临床多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PCI术),但由于受年龄、遗传、身体素质等不同因素,以及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自护能力较差等原因,易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4-5]。PCI术目前在冠心病治疗中可取得较好效果,但是手术的治疗仅仅是其效果体现的第一步,临床仍然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护理以维持治疗效果,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6]。本文综述移动医疗在冠心病患者术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今后制定冠心病患者术后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1.移动医疗的概念与内涵

移动医疗是指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等互联网设施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包括利用电话、电视影像、录音、相片等进行医务人员之间和医患之间的沟通,也涵盖电子病历、远程同步或非同步会诊、短信及各种终端监测设备[7]。随着移动互联网及智能设备的迅速发展,移动医疗具有应用方便、成本低廉、影响范围广等优势,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护理健康教育等领域中,并取得显著效果[8]

2.移动医疗的应用效果

2.1提高服药依从性

通过移动医疗的短信、健康日记等定时推送服务,及时督促,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部分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在病情好转之后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及长期服药的费用问题,自行停药,通过移动医疗的服药提醒及健康日记,督促患者服药,使其明白按时服药而定意义[9]

2.2降低不良行为发生率

移动医疗平台通过文章、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材料进行干预,打破了时间、地点的限制,为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满足了患者及其照顾者对术后康复知识的需求[10]


*通讯作者:李春玉

2.3 降低再住院率

移动医疗平台推送的信息,可以强化患者对疾病及预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对于遗忘的知识可以随时查阅,巩固复习;不理解的知识可以和同疾病患者进行交流,分享心得,彼此间分享的康复知识及良好的预后实例,可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同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为长期、规律的康复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8]

2.4防止并发症发生

有研究表明,患者在冠脉支架术后出现黑便的情况,并及时通过医疗平台进行反映,在管理员的建议下及时就医,避免了消化道大出血的情况发生[10]。通过移动医疗平台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务人员进行沟通询问,防止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

2.5提升患者满意度

有研究证实,患者在接受移动医疗平台的健康教育后表示,宣教方式的改善,使自己在出院后依然能接收到专业的指导,与医务人员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大多数患者对这种方式表示满意,并持有积极认同的态度[11]

2.6舒缓患者情绪

冠心病术后支架患者由于担忧长期服药带来的经济问题、支架脱落及再狭窄等威胁生命健康等问题,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而通过移动医疗平台及微信群中医患、护患及患患之间的沟通,可明显舒缓其不良情绪,减轻长期慢性病对患者个人生活及心理社会影响,为改善患者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12-13]

3小结与展望

应用移动医疗平台对冠心病术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国移动医疗平台应用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健全的管理制度,医院的信息化部门要完善监管系统,要及时识别并排除可能危害到患者健康的不准确的、错误的信息,有关部门也应该出台有关政策,共同维护移动医疗平台秩序,使移动医疗规范化、标准化。同时要保护好平台中患者的个人信息,平衡健康照护与平台收益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过分暴露患者信息的情况。合理安排医护人员,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及患者病情,选择个案制、责任制、功能制等其他工作方式,避免过度使用或浪费医疗资源。在今后的工作中,可开展移动医疗的专科培训,制定考核机制,确保线上健康教育的质量。应用移动医疗进行冠心病术后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可采取医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机制,医院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病情,出院前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考虑到后期照护问题,社区可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将患者所在家庭的机构、成员角色一并纳入进来;家庭成员要及时适应角色转变,协助年长的、不熟悉智能设备的术后患者准确地接受移动医疗推送的信息。三甲医院可以和社区联合,进行一对一互助,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健康的同时推动基层医疗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的移动医疗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同网络、计算机等学科相结合,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优势,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减轻负担,满足患者健康需求,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1. 《国务院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J]. 中国数字医学,2018,13(5):82.

  2.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1):1-8.

  3. 王娜. 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 2018,30(23):99-100.

  4. 玛热亚木·阿不地里木,高翠荣,阿瓦古丽·依沙木.移动医疗App与微信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0):145-146.

  5. 王永琼,代昱虹,何跃敏 . 延续性护理对 PCI 术后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8-11.

  6. 刘兴琼, 李小蓉. 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6(03):315.

  7. 陈芬娟.移动医疗在冠心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6):86-87.

  8. 杨学青, 张铮, 李海香, 等. 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19,18(04):43-46.

  9. 张文卿,宋佩杉,苏云侠,等.基于移动医疗软件的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04):147-149+170.

  10. 胡永琼, 邓云霞, 袁彩蓉, 等. 移动医疗APP及微信群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感知控制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31(07):639-642.

  11. Mao Y, Zhang Y, Zhai S. Mobile phone text messaging for pharmaceutical care in a hospital in China. J Telemed Telecare. 2008;14(8):410-4.

  12. 胡永琼, 邓云霞. 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16(03):394-397.

  13. 邵丹,刘晓红.移动医疗微信群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0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