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张建欣 白玲

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75320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1月来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6.23±3.28,护理后焦虑评分为50.54±2.03,护理前抑郁评分为65.40±2.78,护理后抑郁评分为48.76±1.88,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4(68.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6.21±3.12,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3.68±1.23,护理前抑郁评分为65.51±2.66,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4.77±1.14,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7(94.00%)。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护理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在眼科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有效疏导,确保患者的及时康复,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眼科护理;应用价值;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1月来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4岁,患者平均年龄38.77±2.19岁。其中眼底出血15例、结膜炎22例、白内障13例。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0—65岁,患者平均年龄38.55±2.21岁。其中眼底出血16例、结膜炎20例、白内障14例。在本次实验开始前,对所有患者和家属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确保患者和家属自愿签署实验知情书。对于不配合本次实验及患有其它影响实验结果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确保实验符合规范化设计要求。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方法。心理护理:(1)入院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就要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和技术热情的讲解医院和眼科的具体情况,确保患者和家属对医院基本信息的及时了解,降低患者和家属的陌生感。另外对于整个交流的过程,护理人员要求良好的态度,表情要自然柔和。通过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实现患者和家属对眼科疾病知识的充分了解。对于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相应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答。对于每个进入眼科进行治疗的患者,都要进行及时的检查,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措施,鼓励患者及时说出对疾病本身的问题,实现患者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2)日常心理护理,在日常开展心理护理的时候,需要及时了解患者的自身心理状况,主动为患者服务,密切观察患者的疾病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日常需要做好全面的环境护理,及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对于病房的设置,需要尽可能的贴近家庭,减少患者的情绪波动,实现患者心情的平复。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1.3观察指标

利用自制焦虑评分量表和抑郁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越严重。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为护理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和护理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护理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护理前焦虑评分

护理后焦虑评分

护理前抑郁评分

护理后抑郁评分

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

50

66.23±3.28

50.54±2.03

65.40±2.78

48.76±1.88

34(68.00%)

实验组

50

66.21±3.12

33.68±1.23

65.51±2.66

34.77±1.14

47(94.00%)

X2

-

3.768

3.010

3.037

3.676

3.568

P

-

<0.05

<0.05

<0.05

<0.05

<0.05

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6.23±3.28,护理后焦虑评分为50.54±2.03,护理前抑郁评分为65.40±2.78,护理后抑郁评分为48.76±1.88,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4(68.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6.21±3.12,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3.68±1.23,护理前抑郁评分为65.51±2.66,护理后抑郁评分为34.77±1.14,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7(94.00%)。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护理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眼睛是人类十分重要的器官,但是由于眼睛的构造较为精细,再加上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眼科疾病的类型很多,很多眼科疾病的临床症状比较特殊,在加上不同类型眼科疾病类型复杂,在进行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眼科疾病患者由于眼睛不舒服,很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自身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这对于患者的护理及疾病的康复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对于眼科疾病患者,不但要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更需要实现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出现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全面疏导,确保患者的及时康复。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将心理护理应用在实验组的患者中,通过心理学技术的应用,实现心理学护理与临床护理的融合,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实现患者心理活动的及时调整,保障患者的及时康复。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护理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眼科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现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有效疏导,确保患者的及时康复,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胜男.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5).235-235,236.


(2)代琴,郭蕊,何娟.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39).167-168.

(3)谢芬.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3):220-220,221

(4)潘朝娟.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7):97-98.

(5)丁丽英.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7(1):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