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用于中风后便秘病人中及其护理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穴位按摩用于中风后便秘病人中及其护理效果分析

王佳琪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医院 , 福建 泉州 362300

【摘要】目的: 分析穴位按摩用于中风后便秘病人中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院内2019年2月与2020年12月内78名中风后便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原则将78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实行常规大黄敷脐治疗,一组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穴位按摩,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5d后大便性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结合护理措施对中风后便秘患者效果较为显著,改善患者大便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穴位按摩;中风;便秘;护理;应用效果

便秘常发生在中风患者中,属于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医一般将便秘分为以下几类:热秘、虚秘、寒秘、气秘,其中,中风患者一般属于热秘和虚秘,中风患者在患病后,局部脑神经神经功能出现障碍,引发不排便感,并且伴有肠道水分过度吸收,从而引发便秘,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次数减少、便干、排便困难等症状。同时,长期卧床中风患者受活动频率下降,肠道蠕动功能降低,动力不足致便秘[1]。穴位按摩主要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在特定穴位用正确手法进一步调节机体病理、生理状态,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本文将穴位按摩应用于中风后便秘患者中,分析其应用效果,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2019年2月与2020年12月内78名中风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范围介于42~68岁,平均年龄(55.9±5.8)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9例、女20例,年龄范围介于40~72岁,平均年龄(56.5±6.0)岁。

纳入标准:(1)本次实践经伦理委员会同意;(2)经临床《脑血管诊断要点》证实为中风便秘;(3)患者意识清楚且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直、结肠器质性疾病患者;(2)脑卒中后抑郁且伴有老年痴呆、帕金森等疾病患者;(3)患者遵医嘱性较差并中途退出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大黄敷贴治疗,用95%酒精和大黄粉末均匀调至呈膏状,并均匀涂抹于医用敷贴上,将患者保持仰卧位,并经脐部周围用75%酒精消毒后,将敷贴敷于脐部上并盖上纱布,保留10-12h,1次/d,3d为1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按摩前患者需先排净尿液,患者持屈膝仰卧位,经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护士,取石蜡油均匀涂抹至患者腹部,以右手上、左手下重叠至顺时针旋转,以掌根、大鱼际肌用力,由轻至重反复按摩30次,待腹部下陷约1cm时,取天枢、中院、气海、上巨虚4 穴均按摩2min左右,1 次/d。两组患者分别开展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多摄入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并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运动计划,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适当给予开塞露通便。

1.3疗效观察及评判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15d后患者大便性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t、c2 检验,差异则表示为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15d后患者大便性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2。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4d大便性状评分结果(`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4d

观察组

39

1.41±0.65

6.15±2.14

对照组

39

1.39±0.57

3.28±1.21

t


0.144

7.291

P


0.886

0.001

表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n(%)]

组别

例数

腹泻

腹胀

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39

1

1

1

3(7.69%)

对照组

39

3

4

3

10(25.64%)

c2





4.523

P





0.033

3讨论

中医理疗穴位按摩在治疗中风时主要以消除诱因为基础,本文通过穴位按摩应用在中风便秘患者治疗中,其效果优于常规大黄敷脐治疗,其效果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按摩对中风便秘患者具有一定治疗价值,主要本次按摩以患者天枢、中腕、气海、上巨虚4穴为主,其中天枢呈大肠之募穴,调畅气机,升清降浊至通腑,中腕穴实现升降理中焦作用,气海为上巨虚中足阳明胃经,有效治疗便秘等循行所涉及的脏腑疾病,经四穴调理后,恢复脏腑气血功能,有效实现达到预防、治疗便秘的目的[2-3]。经合理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护理,对治疗便秘具有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丽梅,杨锦湄,李继雨,等. 穴位按摩配合中医舌操在预防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护理应用[J]. 东方药膳,2021(3):186.

[2] 黎小帅,刘铭洁,黄妃凤,等. 生大黄敷脐结合穴位按摩对老年中风恢复期便秘患者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157-159.

[3] 王伟. 中风便秘患者应用生大黄敷脐加穴位按摩的护理探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