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钱宏耀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31300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78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心理干预,根据康复情况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更好。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具备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会出现生理及心理的多方面症状,医学上目前对该疾病的确切病因暂无定论,通过对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遗传、环境、神经发育状况等因素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目前对于该疾病的预防也没有明显有效地方法,只能通过良好的护理进行患者康复治疗。随着医学观念的进步,对于心理方面的研究不断加深,许多的心理学研究被运用到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积极心理学”意在通过增强对自身力量的了解,在主观上产生积极的体验,培养良好的适应能力与优秀的品格。基于该理论基础,本次实验通过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分组干预的方法探讨其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例系统中随机选取78位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对比患者基本资料后确定不会对结果客观性产生较大影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实验过程中均用相同的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学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对照组患者在阳性症状表现缓解之后,由护理人员引导进行每日的基础康复治疗,护理人员在每日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讲解后患者可在护理人员监护范围内进行自由活动,护理人员对患者状态进行记录,对于患者在日常中表现出的心理缺陷不进行干预[2]

在医院内组建实验组患者的心理干预团队,团内包括资深医师和护理人员,通过会议的形式探讨实验组的干预防范,取得患者及其家人的同意后实验正式开始。①举办讲座:在实验组患者的康复治疗过程中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生命主题的讲座,鼓励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回归正常生活,同时教育患者需要敬畏生命,明确生命的重要性[2]。②举办读书会:可以组织实验组患者进行书籍的阅读并通过写作的形式进行自我感受的分享,在交流的过程可以拉近患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书籍本身的力量可以帮助患者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积极主动地加入回归生活的治疗中来。③组织运动:简单地运动可以增强患者的行动能力,竞技运动增强患者的自我意识,团队运动可以锻炼患者交际能力。同时在运动中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3]。④建立治疗信心:通过活动的形式组织患者对亲人或者朋友写信,抒发患者的情绪,同时在对亲人和朋友思念情绪中会带动患者回归生活的希望,也可以邀请康复患者进行回院的交流会,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而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用T进行检验,P<0.05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结束后通过对比患者SRHMS评分和HEIQ评分,实验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RHMS评分

组别

人数

干预前

干预后

2周 6周 10周

对照组

39

284.1±54.1

270.2±51.4

264.1±48.6

286.7±51.4

实验组

39

283.8±54.6

269.7±52.3

294.6±58.5

318.5±69.3

P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HEIQ评分

组别

人数

干预前

干预后

2周 6周 10周

对照组

39

3.7±0.8

3.5±0.7

3.6±0.2

3.7±0.4

实验组

39

3.6±0.5

3.7±0.6

3.9±0.4

4.1±0.6

P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根据统计,我国的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接近7%,且主要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精神分裂症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方面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认知行为等,给患者的工作、生活、社交等带来巨大影响,同时精神分裂症往往暗含着抑郁倾向和暴力倾向,患者对自身的情绪难以控制,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发生剧烈的情绪起伏,对周围人产生影响,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还会出现自残行为。较高的发病率且发病年龄较早,对患者的危害较大让精神分裂症不仅是一个医学话题,也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4]

由于目前上对于心理疾病的研究还处于进步阶段,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许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所以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暂时没有明确可行的方案,但是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总结,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精神分裂症最有效的方法,当患者表现出不受控制的暴力行为或者自杀行为时,应该立即送医。目前常用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接受系统正规治疗的患者多数症状可以缓解,日常中可以表现为与常人无异的社交状态,但是医学上目前对于心理方面的疾病无法根治,患者复发几率较高,所以需要长期进行病情的观察和复诊[5]

本次实验针对患者在精神分裂症病程中缺乏自我认知导致幸福感缺失的问题进行干预,采用心理积极理论知识进行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自我认识的角度进行心理上的护理,实验结果证明,积极心理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具备良好的效果,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俊玲.积极心理学理论用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1,16(04):87-88.

[2]徐春花,刘华粉.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4):38-39.

[3]王丽娟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273-274.

[4]夏洁晶.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智慧健康,2020,6(18):40-41.

[5]赵亚娟.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