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血管减压术及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对微血管减压术及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于树波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以及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本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考组及实验组展开研究,各40例,参考组选择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措施,实验组则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实验组远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治疗时,选择微血管减压术,远期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临床疗效;安全性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颅神经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区域内存在剧烈疼痛感。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以及微血管减压术为临床中常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两种方式。有研究显示,微血管减压术创伤较小且并发症较少,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改善[1]。本文主要探讨微血管减压术以及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80例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考组及实验组进行研究,参考组4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17,实验组4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6,年龄均介于49-70周岁,平均(59.51±2.14)周岁。两组患者年龄之间差异并不十分显著,不存在统计分析含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参考组选择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对患者实施局麻操作,并对立体定位框架进行安装,促使框架基环与听眦线保持平行,之后展开1.5TMRI薄层扫描定位,将三叉神经走行清晰显示出来,随后选择OURXGD型旋转式伽玛刀系统实施规划和治疗。选择三叉神经根入桥脑处作为照射靶点,并对4mm准直器展开应用,顺着三叉神经走行对中心点进行设置,靶点中心剂量需介于80-85Gy,以50%等剂量曲线对靶点进行覆盖,脑干边缘剂量介于12-15Gy。

实验组则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对患者展开气管插管全麻操作,将患者床头抬高,之后固定其头部,在患者耳后大约5-6cm发际内作一纵向切口,将乳突根部以及枕骨最大限度暴露出来,作小骨窗钻至乳突后,直径大约为2.5cm,将责任血管找到后,充分将颅内段暴露出来,并将硬脑膜切开,促使脊液流出,之后在显微镜下对患者展开颅内减压操作,使用吸引器将脊液吸除,开放蛛网膜下隙,之后展开三叉神经定位操作,将血管合并神经进行分离,在三叉神经及血管之间放置Teflon垫片,以保证其具有完整性,待止血完成后需要反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实施固定措施,将硬膜以及头皮进行缝合并包扎。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流程,全部操作均需在显微镜下展开,保持动作轻柔,以防止对其他血管或者神经产生机械损伤。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并比较,所选患者均接受三年以上随访。

1.4.统计学分析

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表示,X2检验。当P<0.05,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分析含义。

2.结果

2.1.对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

实验组远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如表1。

1对远期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参考组

40

28(70.00%)

1(2.50%)

11(27.50%)

29(72.50%)

实验组

40

35(87.50%)

4(10.00%)

1(2.50%)

39(97.50%)

X2

-

-

-

-

9.8039

P

-

-

-

-

0.0017

3.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微血管受到压迫,其中桥脑入口部位为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出的部位,同时桥脑入口部位的神经胶质细胞相对较为薄弱,其周围还具有比较丰富的动静脉以及纤维组织,当其受到机械性压迫时,神经根极有可能会产生髓鞘变化,进而会影响到神经纤维内冲动传导,致使患者痛阈值有所降低,最终导致患者产生疼痛感。以往在临床中多会选择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展开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治疗效果,但由于该治疗措施创伤较大,从而极易导致患者产生一定痛苦感,并不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血管减压术受到广泛推荐,该治疗方式可有效促使患者疼痛感有所减轻,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保证的同时,并发症发生情况也随时有所减少[2]。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远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

综上所述,在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治疗时,选择微血管减压术,有效提高远期临床疗效,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广泛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伟澄, 关峰, 胡志强,等. 全程神经内镜下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2):856-860.

[2]秦瑜、和华元、马建、陈祎.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面部麻木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 25(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