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申成成

聊城市茌平区教育和体育局 山东聊城 2521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市场不断发展,对体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把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结合起来,加强二者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协调发展;运动训练

引言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实现教学与体育的有机结合,准确把握二者的密切关系,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科学的训练活动,确保活动的安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潜能,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增强体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关系

(一)共同点

在内容上,两者都是以体育学科组织的教学活动为基础,教学内容与体育密切相关;在安全隐患方面,两者都存在很多隐患。因此,培训师在组织培训活动前应结合项目内容采取科学、安全的防护措施,保护学员的安全,并组织学员在培训前进行热身运动;在培训目标方面,双方在开展培训活动前,都会结合学员的身体素质制定科学的培训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加大培训力度,在保证受训者身体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增强他们的体能,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训练技能;在培训场地和设备方面,他们对培训场地和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和标准,还将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培训场地和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二)不同点

在基本概念方面,体育教学是基于体育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技能,增强其身体素质。运动训练有着很强的目的性,是教练员采用训练的手段深挖运动员的生理潜质,挑战其生理极限,使得运动员能够具备更强的能力,在竞赛中取得更优异成绩;在教学手段方面,体育教学有着多元化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加进行自主选择,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与身体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运动训练有着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以及强迫性,其主要是针对运动员设立的,要基于长期的体育训练突破自我;在教学内容方面,体育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其中包括身体锻炼的技能知识与卫生健康知识等。运动训练属于高强度的训练,其有着相对比较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以身体训练为主的。前者主要是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后者要求有充足的训练量,让运动员可以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

二、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发展策略

(一)树立协调发展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高校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促进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积极参与。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树立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体育运动的实效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与运动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优化配置教学资源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为了实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有机融合,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高等院校要积极建设体育设施,要加强运动训练场地建设,配备新型、充足的运动器材,为学生的训练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与条件。高等院校要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将其投入到体育学科的建设工作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与训练环境。不仅如此,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教育、进修及召开研讨会等方式优化体育教师的思想理念,提升其专业能力,使其更加高效、优质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不仅如此,要积极地引进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聘请更多专业能力过关、综合素养较强的体育教师,从而为体育教学工作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优化教育教学手段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所以教师要实现对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创新、完善,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教学的进度与教学要求不断优化与完善教学方法,进而使得体育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更加轻松愉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要组织开展体育理论教学,在学生完成理论学习任务以后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班级内部、与其他班级、其他专业之间友谊竞技比赛,要对竞赛内容与形式进行不断优化与规范,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体育实战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教师要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这样一来才会使得教学体育教学更加高效,才可以使得教学活动和运动训练进行有机融合、进行协调发展,发挥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四)树立较强的运动训练安全意识

因为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会潜存一定危险,所以在教学活动开展以前,教师先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得学生在运动中做好做防护措施,要为学生讲解体育项目中的潜在安全隐患,而且要制定科学健全的安全制度,严格控制与管理学生的训练行为,使得学生的体育训练活动可以安全、高效地完成[4]。不仅如此,学校要严格地监管校内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保证在体育教学中,一旦学生发生突发性安全事故,医务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规范化地进行处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与身体健康。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的主导,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首先要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例如,学校可以使用高级专家、学者开展定期全面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培训学校,并补充自己的能力方面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模式,扩大知识范围,提高教学水平,并不断引进高级人才,增加教学团队的力量,注重教师的深入学习和全面发展,建立一系列高质量的教学体系,以适应现代体育管理的需要。

(六)强化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不是简单地解释为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参与竞技游戏或体育活动,感受成功竞争的喜悦,体验合作的快乐活动。教书不等于刻板,活动不等于放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希望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程是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途径,能充分反映国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水平。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体育教育,实现体育与运动训练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确立更科学、更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锻炼学生体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卫军. 关于全民健身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 亚太教育, 2016, 000(024):136-136.

[2]梁懿. 全民健身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新思考[J]. 运动, 2016(22).

[3]李佳. 全民健身运动与高校体育教学互融的途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00(0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