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构建

时寒寒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272000

摘要在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方向、纵向课程整合、横向课程整合、实验教学体系整合、线上线下整合、考核等方面探索新形势。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体系,为本学科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新医科


随着精准医学和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学科、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各高校大力推进医学多学科融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发展需求,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当今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采用以学科为主体、知识点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保持了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这就造成了一些不同主题的内容被分割开来,分割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医学检验技术学制由5年缩减为4年,学分制引入后,学时也明显减少。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按照以往的课程模式进行教学,不再适应现状。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范式,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和整合。

1实施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现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必修课太多,选修课太少,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是专业必修课内容重叠,占用课时。如果人数过多,学生的教育负担会更重。最后,核心课程和临床课程互不相关,学生很难整合不同主题的知识。这是因为传统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科为基础的,由于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学科整合的需要,每个学科的知识越来越多,重复出现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整合课程是将原有的独立课程或相关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到各个教育环节,减少冗余内容,改善课程结构,为整合效益留出空间。目前,地方医学院校实施课程整合改革的学科以临床医学为主,其他医学相关学科鲜有发展。根据国内外医学院校的课程改革经验,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是非常实用的课程整合模式,旨在对当前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进行建模。中国的技术。本研究致力于完善和整合原有课程体系,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主干课程的内容纵向和横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针对不同专业。培养方向:建立选课体系,支持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教学团队改革,构建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整合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新医学人才背景下的人才。

2课程整合体系的建立

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等,初步了解临床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社会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通过学生座谈会、个人对话、校友跟进调查等方式,分析研究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能力的具体需求,了解学生需求,提出建设建议。专业的课程体系。经过充分调研,提出并审查临床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完善组合课程内容,初步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实施方案,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学科和检验学科的主要课程内容,实现基础医学与检验医学的融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主干课程横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间的相互融合;纳入实验教学内容,突出“早期临床、多临床、复发临床”;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构建综合性混合教育环境;完善培养方向,建立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的选课体系;融入考核方式,创建考核考核方式,将常规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整合教学团队,形成知识渊博、协作的教学团队。

3课程整合方案的实施

3.1基础学科与检验学科主要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整合

在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中,基础医学和检验医学的相似课程相互分离。本研究将基础医学与检验医学课程全面融合,简化同类课程的复课教学内容,将基础科学与检验科学相结合,解决基础教学与实验室教学分离的问题,如将医学免疫学与临床免疫学检测整合到临床与检测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微生物学检测与临床微生物学与检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与临床生化检测中临床分子生物学分别融入临床生物化学与检测和临床分子生物学与检测。合并后的必修课学分可以压缩和控制,我们努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选择、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3.2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坚持能力培养指导,从新生第一学期开始,连续3个学期的测试技能课程,第一学期主要是医学实验室基础知识、生物安全培训与演练、心肺复苏与急救知识、实验室消防演练与培训其他基础知识技能;第二学期主要围绕对所有体检趋势的基本了解;而第三章主要是医学检验科首先掌握的基本技能,突出“早期临床、多临床、复发临床”的理念,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部门、校、区级的检查技能竞赛,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强化针对性和实用性,构建相对独立、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体系。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准备了设计性、独立性和综合体验的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自主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和研究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研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本研究建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等网络开放课程,以及3D虚拟化实验教学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针对性教学、学习型和课堂教学。以教学为主。向课内课外结合的转变,推动了自定进度网络学习、网络考试评估、网络质量控制、线下深度学习等的密集应用,构建综合混合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4考核方式进行整合

传统的考核方式是期末考试,第一次考试是最后的决定,大多数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做惊喜复习,考完后脑子里没有多少剩余。为了引导学生养成平时的学习习惯,本研究为每门课程建立了一套试题库,并建立了适合所有人的考试制度。问题类型基本上是客观问题。根据课程特点,每门课程每学期进行1-3次定期定期考试,课程平时考试成绩计入总成绩,并使用网络考试平台进行中心考试。测试。考试设置为随机出题,每个学生的问题内容和答案顺序不同。技术上杜绝抄袭,论文可以由计算机自动检查,不会增加额外的教学负担。

3.5师资队伍进行整合

综合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掌握学科体系的知识,还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 本次研究由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或临床经验的相关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各学科通力合作,加强集体备课实施,加强学科间交流,不断提升课程整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6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主要课程内容进行横向整合

门诊所包含的检测项目可以涵盖医学检验技术的所有专业课程。因此,本研究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开设医学检验技术综合课程,构建基于器官系统的综合课程模型,包括“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和“肝脏相关疾病的实验室诊断”等模块。作为“实验室诊断”传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实验室教学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医学实验室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技能的应用水平,将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对今后的升学和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为培养新医学背景下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本研究对课程整合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以医学检验技术能力培养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整合体系,加强它将学科之间横向和纵向联系起来,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希望对同类高校的课程整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目前缺乏医学检验技术综合课程相关教材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改进,通过实践和探索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冯泽永.医学院校的课程整合[D].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9, .30(2):17-20.

[2]卢凤娟.关于医科院校学分制下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7):57-58.

[3]郑军,马建辉,吴雄文,等.医学整合课程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