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互联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疫情背景下“互联网 +”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李鑫

永吉实验高级中学 132200

摘要:疫情背景下开展线上教学,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生事物,一夜之间,把课堂搬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我们固有的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教学设计、师生活动、学生辅导、网络支持等等,都是开展线上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如下研究。

关键词:疫情背景;线上教学,有效教学


一、开展线上教学的方法

  1.借助网络,强化学习。学习是推动工作的源动力。在开展线上教学之初,积极借助网络资源,强化学习,充分利用时间,查阅学习线上授课的资料,学习直播课的录制方法、知识胶囊的制作、希沃5的使用、钉钉直播的使用等线上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科特点,采用直播课、名师示范课推介等落实课堂教学,采取知识胶囊推送落实重点知识、希沃班级优化大师落实作业辅导的数学学科线上教学手段,效果较好。

  2.积极研讨,精雕细酌。针对线上教学学生分散,课堂组织及分层教学实施难度加大、课堂效果较差的实际,在教学中,必须依托备课组研讨,群策群力,制定好线上教学计划,制定学科线上教学要求,探讨打磨好每节课,形成集体备课,并通过班级微信群下发学生,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备课组研讨是实施线上教学的关键点,是提高线上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3.精心备课,精制课件。线上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精心的准备,备课中,我突出重点,根据授课内容,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设计及课堂检测的整体设计,特别是线上教学的环节设计,要适应网络授课的特点。教学课件是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载体,因此,每节课我都是查阅资料,精心制作,反复修改,有时一改就是好几次;录制好每节课,制作好每个知识胶囊,每节课录制前,我都要提前做好内容构架、撰写基础性脚本,录制结束后反复审核修改,有时一节课要录制六七遍;

  4.线上教学,突出实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效果,突出精讲多练,合理划分课堂时间,实践中,我采取“10+10+10”的模式,即“讲解+答疑+练习”各10分钟,注重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落实;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的设计,如设置学生上麦和讨论区发言。鼓励学生直接发言,或者用文字、图片等形式发表在讨论区。但要注意使用频率,不能影响教学进度;同时,注重课堂教学的落实,课堂练习以选择题为主,便于学生回答。

  5.做好线下的辅导。线上教学,一定要做好学生分层辅导工作,特别是要关注特殊困难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及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严防出现随着线上教学时间的延长,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问题。在实践中,我一是建立学科特殊学生微信群,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帮扶;二是建立学科学习小组,学生建群,在组长的安排下,进行课后的探讨和交流;三是开通线上答疑,通过视频或者网上留言进行辅导;

  6.落实好作业和检测。一是是充分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做好学生作业布置和批阅工作。课后练习要认真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通过班级微信群或者班级优化大师推出,学生做完后予以提交。对学生提交的作业,及时批阅反馈,并进行优秀作业的评选表彰;二是坚持周内检测,针对本周教学重点,精选试题,进行检测,掌握学生知识落实情况;

  7.及时小结,树立榜样。线上教学开展以来,坚持每日小结,每天教学结束后,及时汇总学生学习情况并在班级微信群予以通报;表彰优秀,特别是对进步幅度比较大的学生予以肯定,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

  8.构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实施线上教学,增加了针对家长的备课,要求家长配合工作,做好督促落实,同时,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力争为线上教学实施构建好的学习氛围。

  线上教学,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尝试,尽管困难很多,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的发展方向。学习探索,实践总结,反思提升,我相信,线上教育定会成为越来越成熟,发挥它的作用。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教学应变

  1.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被突如其来的推上了前台,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积极践行“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推动了教学形态的创新与发展。然而,复课后,从线上到线下,如何衔接?不是把课堂简单的搬到网上,也不是简单的从云端到教室。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逻辑起点是什么?衔接什么?怎么衔接?衔接成效如何保证?这是每个一线教师都面临的问题,这也是疫情防控新常态下教师重点要突破的地方。
  2.学生“疫后综合征”浮现
  或许正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特殊孤立中,学校集体生活对个体心灵慰藉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然而,再次回归校园,新的不适应又开始显现,封闭管理、周围同学发热引起隔离措施、松垮的神经再次绷紧,对于部分意志力薄弱或者不爱学习的同学来说,突然回归课堂的负担让他们感到不安、上课注意力集中、爱睡懒觉、焦虑、恐慌、失眠甚至厌学。这些平时不显山露水的心理问题与情绪突然就放大了。


三、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合作学习新方式。
  1.主动推进“三教”改革,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
  线上教学的优势是万物互联,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为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了可能。而线下教学,在于师生的面对面互动,更富有人性化、情境感与现场性特征,方便师生情感交流、直接互动与动手操作等明显优势。两者多元互补、相辅相成,个性灵活的方法与手段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创造性,符合学生个性多样化学习发展需求。这既是线上线上教学衔接的逻辑起点,也是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2.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
  上好复学第一课。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结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我们以“疫情下的广告业”为题导入课程,引导学生对疫情发生、发展有一个整体认知,重点关注众多的逆行者、志愿者、建设者等彰显出来的中国力量与中国精神,感悟生活、升华思想,增强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精神。引大学生广告设计竞赛公益主题“战疫”入课程,以笔为剑、以墨为锋,用自己的创意作品声援世界抗疫一线,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疫情的生命课堂,独立思考、体验生活、学会同理、认知平凡与伟大、思考责任与担当、聚焦创新与创作,为疫情防控助力加油,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学习知识、技能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科课程与思想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3 精准分析学情,关爱特殊学生。复课之初,我们与学生科同心协力,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座谈会、问卷调研等形式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帮扶零距离”等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了解对于线上、线下课程的问题反馈,及时调整策略,在课程中,通过项目式教学法,开展小组合作、个性展示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帮助他们共同建立学习规则。同时,针对少部分学生的“疫后综合征”等心理问题,与班主任、辅导员多方协同,共同关注、关心特殊学生,进行精准分类,制定细化措施,加强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稳定情绪,疏导心理,建构日常学习行为准则,更好的融入班集体,确保了教学秩序的正常稳定开展。从第一课堂出发,辐射第二课堂,衔接思政课堂,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
   后疫情时代,我们在经历危机考验的同时,乘势而起,因时而变,倡导“技术向善”,注重“人文关怀”,增强课程思政理念,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创新理念、变革手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