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芦灵

泰和县石山初级中学, 江西 吉安 343700

摘要:所谓“课堂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为某一个问题进行探讨以获取结论的方法,它为学生创造了自由的空间,也为他们提供了平等的发言机会,是激发学生自主能力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如今的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怯于接触抽象的声、光、电、磁、力学,导致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都不高。但就人才稀缺度而言,我国对于物理领域人才的渴求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教师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责任,以“问题”引导其逐层攻克思维的堡垒,形成枝繁叶茂的知识网络,从而奠定物理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中,课堂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和教师教学效果呈现的两大重要因素,所以为了烘托教学的合理性,教师必须从这两点出发考虑,为学生量身打造出一个和谐、自由、开放的学习平台。本文提出的课堂讨论法是当下应用广泛、较受欢迎的营造愉悦氛围的渠道之一,近年来教师通过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已然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在此也提出几点针对性的使用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初中生了解物理的真实作用。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讨论的核心主题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须在有秩序的引导下才可以稳定的推展下去,教学也不例外。教师要想渗透课堂讨论法,首先必须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的衡量标准有以下几点:①是否适合学生;②是否和当前阶段讲解的知识有关联;③是否支持多人讨论。如果以上三点都满足的话,则表明当前设定的目标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匹配度是较高的,反之教师则需要重新考量。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为学生带来明确的讨论主题,这样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既不会偏题,同时也会集中注意力在挖掘问题的关键信息上,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

例如,在教学“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这一小节时,其中一个最为重要,也最让学生迷惑的知识点就是: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所以教师可以确定该阶段的教学目标:理解究竟何为“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首先教师要提出一个物理领域的专业性概念——“参照物”。通过字面意义分析,参照物意为某一阶段被参照的物体,于是教师可以例举以下几种情况:①乘坐火车时,观看窗外的树木,为什么感觉它们在向后跑?(显然日常生活中树是静物);②地球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为什么教室里的课桌、椅子都是静止的呢?通过这两个问题进行对比,学生可以进行谈论,联系“参照物”的含义,很明显,树木会跑的原因是“火车处于飞速前进的状态”,而课桌、椅子处于静止的状态是因为周边的一切事物都是它们的参照物,所以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当物体的参照物不同时,其运动方式也不同。到这一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简单的模拟实验,从而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二、构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营造平等自由的氛围

课堂讨论的组织者是教师,而执行人却是学生,因此每一个角色都应当各司其职:教师需要努力构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平等自由的氛围;而学生则应当紧跟教师的脚步,配合教师的安排,以孜孜不倦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课堂讨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不足,汲取他人的优秀思想,从而快速地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问题。

例如,在讲解“压强”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压强这一概念在生活现象中是随处可见的,因此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展开探讨,这样也能快速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图钉、钉子、小锤子和木板这三个器材,然后教师设置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上讲台演示,分别将图钉和钉子用小锤子订到木板中,很明显男生的速度更快,用常理来解释就是男生的力气相较于女生要大很多;第二个实验是,不借助锤子,女生、男生分别用手将图钉、钉子按到模板中,其他同学观察到在这组实验中男生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钉子扎进木板,而女生轻而易举就实现了。教师则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挖掘原因,学生不难发现图钉的头比较尖,而钉子的头比较粗,这样就可以趁机引入“压强”的概念了。同时教师还可以让男生用一根细针来完成上述实验,实验的过程还是较为吃力的。由此可见,压强不仅和物体所受到的压力有关,同时还和接触面积有关。通过不同的实验操作,学生对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知识就不攻自破了,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三、多维度整合知识网络,分享宝贵的学习经验

讨论本身也是一种多维度结合的过程,它能让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引导他们从不同的维度看待问题,构建起更宽阔的知识网络。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与同伴分享宝贵的学习经验和心得,实现整体进步的目标。

例如,在讲解“浮力”相关内容时,教师很明显感觉到这一块的知识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推导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教师需要将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细化,确保学生能够消化。教师可采取讨论式教学,提问:同学们,我们都了解了浮力的定义,那么从定义的基础剖析来看,你们联想到了哪些生活现象呢?有的学生回答: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也有学生回答:叶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而人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以上结论都是正确的,于是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这些,思考浮力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浮力和漂浮是相同的概念还是不同的概念?这样一来就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从多个方面整合了知识点,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完善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合作的机会。

结语:总而言之,以“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为圆心展开课堂讨论,能够发挥集思广益之效,也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节奏,发挥各自的优势来凸显课堂的合作效应。而教师则应当立足于学科基础理论,力争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能够涵盖课本中的重点和考试的难点。同时作为学生的引领者,教师还要进一步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地剖析,巧妙地根据情境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确保问题的答案都有明确的指向性,这样学生才能牢记解决问题的技巧并反思讨论的过程主要集中在什么知识点上,久而久之就起到了强化教学质量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朝晖.分析课堂讨论法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学教育,2020.

[2]钱新兵.浅谈课堂讨论法则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J].鲁东大学,2019.

[3]黄文丽.课堂讨论法再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