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信息化校园” 全面提升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0
/ 1

打造“信息化校园” 全面提升质量

裴永文

黑龙江省漠河市育才学校 165399


我校以“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为依托,以打造“信息化校园”为目标,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学终端全覆盖,90%的教师具备了信息化应用的基本能力,有力促进了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一、推行互联网+管理,打造信息化管理平台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整合了学校信息化资源,搭建了以“清单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把学校管理融入信息化载体,突出信息化办公与信息化展示,建立了学校、教学、德育、后勤、家校共建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每周一学校都利用工作群和班级电子班牌系统对周工作进行发布与汇总,并通过清单管理制度,对工作进行量化反馈,实现了管理的有效衔接、宣传的有效互动、信息的有效畅通。以信息化为主要载体的“清单管理”制度,得到地区教育督导组的好评。

二、推行互联网+教学,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

为最大化发挥网络对教学管理的功效,根据我校信息化“分层教研”机制,确立了“实验带动、骨干引领、全员晒课”的信息化教学的总要求。成立了信息化教学实验班,确立实验班的教学任务,进行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尝试。郑微微等10名老师成为了信息化教学的引领者。出台了《漠河市育才学校信息化课堂实施方案》,从信息化资源应用、课堂教学手段的呈现、教学的科学诊断、家校的有效互动、考核奖励机制的确立等方面立标建制,保证了新设备、新资源的有效使用。确立了骨干教师示范课、全员教师实验课计划,从上学年到现在,我校共组织信息化实验课82节。鼓励学科教师在个人空间开设“微课专栏”、“课件专栏”、“课例专栏”等,在学校空间建设相应的微课、课件、课例等专项资源。开发了校本课程10科36册,建立了学校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三、推行互联网+教研,打造信息化教研平台

把信息化网络教研作为学校教研新课题,尝试开展了远程网络下的“品课制度”的探索,变线下为线上,通过教研组间、校际间、与上级教研部门间的品课教研联动,实现共听一节课、互评一节课、重构一节课,实现教研效益最大化,增强教研的参与性、互动性、有效性。确立了教导处与教研处信息化双重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通过信息化常态化课堂与信息化研究型课堂的双重联动,研究信息化教学手段,网络同步教学,课堂教学的诊断功能,信息化教学的课后延伸等信息化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索模式教学与信息化资源有效结合的方法,找到更加适合校情的信息化模式教学新路径,基本形成了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以网络教研为牵引的“六步研修法”在省教育学会年会上获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四、推行互联网+德育,打造信息化德育平台

德育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构建信息化立体德育教育网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三读教学”作为我校的教学特色,曾代表地区在全省进行了经验交流。“日读、周读、月读”都充分运用了信息化载体,“亲子阅读、月读分享、读书会”等阅读分享活动均通过信息化途径与家长建立交流平台,形成了全员阅读、家校共读的浓厚氛围。学校积极创新家庭教育新路径,通过网络平台连续举办了三届“教子有方好家长”和“最爱读书好家庭”的评选活动,参与人数达到两万多人次。从这个学年开始,组织了“教子有方好家长”大讲堂,通过网络课堂向家长直播,分享身边家长的育子经验。以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APP与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及时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促进了家校的有效衔接。

信息化建设助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被评为黑龙江省“群众满意学校”、“地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及“全区高效课堂建设先进集体”。今后,我校将继续创新理念,强化载体,探索适合本地本校信息化建设有效方法,努力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依托互联网全员学习的新格局,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