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中的张良作用解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9
/ 2

《鸿门宴》中的张良作用解读

欧奕

(广东省清远市源潭中学 广东 清远 511500 )

摘要:鸿门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由《史记》中摘选并收录在语文教材当中。很多教师教学时,更倾向于分析和讲解《鸿门宴》当中的项羽以及刘邦,没有详细解读张良的作用。为了更好的解读历史背后的故事,本文将配合其他的历史文献,叙述《鸿门宴》当中,张良有哪些作用。

关键词:《鸿门宴》;张良;《史记》


前言:张良字子房,刘邦曾高度赞誉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张良有着良好的出身,本是韩国的贵族,后因韩国遭到秦国灭国,于是决定为国报仇。散尽家财的张良行侠仗义,手下招募了大量勇士。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张良先是辅佐了韩国的王族,之后又辅佐了刘邦,为其出谋划策。从张良的人生经历来看,其深谙明哲保身的办法,直至今日人们也不知道张良到底于何时去世。张良一生中,有着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最令中国老百姓熟悉的便是《鸿门宴》。

一、搭桥引荐保住刘邦

自汉高祖刘邦攻破了函谷关进入咸阳,就想到当初楚怀王与众将士出兵前的约定,在手下人怂恿后,此时的刘邦已经做起了当王的美梦,根本不知道此时的自己即将面临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此时的项羽,还没有成为西楚霸王,在听到曹无伤高密以后,项羽勃然大怒,立刻准备举兵攻打刘邦。这一背景在《史记》中有着详细的记录,描述了项羽此时的大怒。当时的项羽足足拥有四十万大军,刘邦则只有十万,双方实力十分的悬殊。

当时的局势非常危急,若非有项羽叔父告密张良前来搭救,则之后很有可能将没有汉朝的历史。从《史记》中可以了解到为什么项羽叔父也就是项伯宁愿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救张良。因为张良曾经救过项伯的命,所以得知鸿门宴的项伯不希望张良也血溅当场,于是偷摸前往张良处,告知张良逃亡。众所周知,古人一直讲究仁义礼智信。古人对仁义看的非常重,甚至高于生命[1]。张良无法抛弃自己的主公,于是用大义劝住项伯,随后和刘邦商讨对策,最后甚至出现刘邦与项伯定下儿女亲家婚姻的局面。也就是说没有张良,刘邦在《鸿门宴》中如同进入死局。正因为有着张良的存在,才能让刘邦获得生的机会,为后续成就大业,奠定基础。

二、准确分析时局环境

古人常说伴君如伴虎,陪伴在帝王身边尚且十分危险,更何况劝谏。忠言逆耳,古代不乏一些忠臣因为劝谏而一命呜呼[2]。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及触龙说赵太后等案例成为经典名篇。虽然当时的刘邦没有成为国军,可刘邦如同凤凰男一样,从一个名不见真传的地痞流氓,摇身一变成为10万人的将军,此时的刘邦意气风发。身为贵族世家的张良,深谙自己的辅佐对象虽然不够聪明,但也并不是真的傻。所以张良采用的方式为当头棒喝。张良直接点醒了刘邦,让原本沉浸在成为秦王美梦的刘邦如梦初醒。

清醒后的刘邦,此时再一次显露了为什么他能成功,为什么刘邦振臂一呼能够得到无数勇士、死士的响应。刘邦尽显枭雄本色,不仅知错就敢,同时还虚心求教,刘邦与张良在房间密谋对策。当然因为是密谋的对策,所以《史记》中对于这一部分的描述并不详细,仅有一些司马迁的个人猜测,具有一定主观臆断色彩。不过从《史记》后续的描述中,我们同样可以想象,当时的张良,必然是将自己跟项伯之间的关系告诉了刘邦,于是二人合计以后,决定让项伯也加入到他们的阵营。二人思索再三,刘邦和项羽所能为项伯提供的物质待遇区别不大,甚至因为项伯是项羽的季父,阵营地位甚至超过项羽的亚父范增。所以二人在思考中想到了除了儿女亲家,刘邦几乎没有任何优势。于是才有了后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戏码。从中可以得出,张良在《鸿门宴》事件中,的确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

三、面授生机的张良

在鸿门宴的故事中,樊哙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刘邦身为同乡的樊哙一直是刘邦最信任的兄弟与手下。二人既是发小也是连襟,有着相同的出身,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猛将。

《鸿门宴》中樊哙说道: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行人如不恐胜……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3]。之后,刘邦想要逃走可是又不好意思的时候,樊哙说道: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其实以笔者的角度来看,按照樊哙的人生阅历,其虽然能够有这样的想法,但必然说不出这样的话。笔者猜测,这些话应该是张良传授与示意樊哙所说。包括樊哙闯入营帐,也极有可能是因为张良传授的技巧。

在鸿门宴故事中,最有趣的一个片段便是刘邦想逃,张良当时肯定早已看出了刘邦的想法,同时也早早为刘邦想出了借口。正因如此,张良才会跟着刘邦出来出来,之后让刘邦没有心理负担的逃离鸿门宴现场。从《鸿门宴》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张良想到了每一个细节,其具有无声无形摆平一切问题的水平与能力。

四、临危受命的张良

据资料记载,战场断后者十不存一,基本属于九死一生的行为。刘邦逃走,那么留下的臣子和家属必然会受到生命上的威胁,尤其是对方主动邀请我方参加的活动,如果中途不辞而别必然会激怒对方。虽然当时靠着张良的计谋,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已经没有刚开始那样紧张,但却没有达到宾主尽欢,可以随意散场的水平。刘邦撤离以后,安排谁负责交代后面的工作,以及向对方赔礼道歉,成了非常重要的事情,直接决定着刘邦方众人的生命。张良便成为了唯一合适的人选,《史记》中记载乃令张良留谢,并献上一双白壁以及一双玉斗。其实在还没有参加鸿门宴之前,张良就早已准备了道歉用的礼物,尽显其未雨绸缪的能力。除此之外,张良是在刘邦已经安全回到大本营以后做出的道歉。张良道歉的方法也非常巧妙,既考虑了项羽年轻气盛的虚荣心,同时也用非常隐晦的方法告诉项羽,即便此时想要处罚刘邦,恐怕也来不及,还不如显露出项羽的宽容大量,让世人称赞项羽的勇武和气量。正因为张良非常了解项羽的性格,才能让刘邦顺利回到大本营的同时,保全了身处项营中的樊哙等人生命。

结语:作为《史记》中最经典的故事之一,《鸿门宴》之所以能够多次进入我国的语文教材,和文章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细腻描写不无关系。张良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绝不能忽视对张良表现以及行为的研究,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沈月明,李跃庭.文史互证 显隐交融——《鸿门宴》文本精读细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2):66-75.

[2]代姝.从《史记·留侯世家》中的虚构看张良的人物塑造[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1):69-71.

[3]盛秦陵.由“鸿门宴”看刘邦的风险化解能力[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01):26-29.


本文是清远市市级课题《新课标背景下校本课程<史记>开发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