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9
/ 2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吴志斌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自然资源局 广西河池市 546300


摘要:我们经常会听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对人类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纵观我国现在粮食产业的环境,目前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风险。本文主要对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策建议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产业安全风险对策


农业是衣食之源,粮食是安社会之本。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7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客观性、阶段性调整,我国已成功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有力回应了“中国粮食威胁论”,成为全球实现零饥饿事业中的杰出榜样,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走出的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农情、粮情结合形成的,也是巩固粮食安全成就的重要途径。


1.耕地保护中的问题

1.1 耕地保护监督工作不到位

在耕地保护工作中,有效落实耕地保护监督及实现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动态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关系到耕地保护责任的全面落实和耕地保护制度的贯彻执行,就当前的耕地保护工作而言,耕地保护监督工作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尚未形成完善的耕地保护动态监管机制,其中占用耕地造林绿化、违规占用耕地挖地造景或者从事非农建设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耕地保护工作顺利开展,还导致耕地数量和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1.2 耕地保护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政府为了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耕地保护制度,但这些制度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问题存在导致相关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换而言之就是耕地保护制度并未充分贯彻落实。因此,要重点推动地方政府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管理自然资源方面的政策,着力纠正地方政府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


2.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建议

2.1加强执法力度,将现有的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目前,中国在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主要有: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就其本身而言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实施以来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保护耕地的作用。但由于执行不严格,使得“制度弱化”,常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严格执行这些土地保护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中国耕地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2.2搭建相关监管平台

为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健全完善耕地资源保护监管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借助平台,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对辖区内的现有耕地数量和质量进行统计、评估,通过对耕地资源保护工作的大数据分析和监控,能够全面精准制定耕地资源保护政策,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工作效率。另外,各级政府还需要加大对耕地资源调查评价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技术提升,构建综合性耕地保护应用平台,实现对耕地数量、质量的动态化监测。


2.3增加农业生产补贴

农民以土地为根本,在耕地保护具体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可以鼓励农民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耕地保护工作中,充分发挥好农民的意愿和主观性。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不少农民对耕地不种撂荒现象经常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田数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持续下降。而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补贴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由于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是提高农业高效集约化经营的重要主体和途径,建议政府补贴资金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从而有效预防农田数量和质量下降的问题,增加农村经济活力与发展。


3.保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3.1加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国家要相对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健全现代农业生物科技自主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进一步推动粮食的大机械生产。对培育粮食种子的企业增加投入,加大对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支持力度,推进粮食种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优质的粮食品种,同时我们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技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水平。积极推动科技发展,助推粮食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3.2利用国际市场,适度进口

我国是人口大国,国内的粮食很难满足人口的需要和消费,所以进口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保证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进口的时候必须把握好进口的规模和节奏,避免因进口过多而失去国内粮食生产的独立性。选择多个国家进口同一种产品,分散进口有利于我们进口安全,同时也能避免出口国坐地起价。也可以多批次进口,避免国际上粮食大亨抬高粮价。


3.3 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土地面积广阔,但是相应的,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不可利用土地所占面积较广,这就导致了人均耕地面积少,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土地所导致的耕地退化、沙化等原因,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此,作为种粮主体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合理利用自己所有的土地资源,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3.4加强科技投入,进行规模化生产

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家富强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粮食安全方面更应该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达到规模化生产、利益化生产的目的。种粮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规模的包地,购买大机械,进行规模化的种植。


3.5增强粮食质量安全的意识

通过完善粮食种植和生产的质量和标准体系管理,明确投入品的生产使用标准,规范农药和化肥的生产和使用标准。深入开展和宣传科普教育,定时参加各种粮食培育课程,增加种粮主体的科学种粮知识,强化种粮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


3.6提升粮食的国际竞争力

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不仅受国内供需的影响,国际市场的波动会扰动国内市场,农业和粮食也越来越成为大国之间竞争的焦点,粮食领域正在进行涵盖市场、权力和食物体系在内的隐形战争。我国粮食生产成本高,价格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逐步提升粮食的国际竞争力,挖掘粮食产业竞争潜力是增强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必由之路。不断加强粮食产业与国际社会的接轨,粮食产品标准的国际化和生产技术、加工技术的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有实力的粮食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推动其走出去,并成为抵御国际粮食危机和风险的主力。


参考文献

[1] 李可,刘博文.马文森:中国是全球实现零饥饿事业中的杰出榜样[J]. 中国粮食经济,2018(11):15.

[2] 奚洁人. 习近平对《实践论》《矛盾论》理论精髓的丰富和发展[J]. 党政论坛,2020(04):4-6.

[3] 田丽. 粮食安全问题论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9):18-19.

[4]普雁翔,张海翔.粮食安全的公共属性及其政策含义[J]. 农村经济,2012(0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