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新形势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

何素英

菏泽市规划管理服务中心山东菏泽

摘要:近些年,受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不断进步。目前,在特殊环境条件或突发事件影响下,传统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探讨了智慧社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点,为智慧城市与智慧社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城市;智慧城市;城市规划建设

引言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手段在社会各方面的全面渗透,大中型城市建设理念和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智慧城市是继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后,国内外学者和实业家提出的全新城市形态,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在城市化和信息融合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覆盖范围广、万物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实现对城市资源的全面把控,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决策依据,最终实现改善民生、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智慧城市是城市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更是解决城市痛点难题、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选择。笔者以杭州市为例,分析智慧城市建设的“杭州样板”,并对城市管理方向提出建议。

1智慧城市理念的内涵

智慧城市即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城市政府治理、企业管理和人民的交互方式进行变革,并借助各类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智能化基础公共设施实现对公共安全、工商管理服务以及民生服务等城市管理和居民各类需求的更加迅速的反映,智慧城市可以促进城市管理效率和运行质量的提升,推动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体系可以细分为感知、网络和应用三大层次,相较于传统城市模式,智慧城市的感知能力、交互能力和沟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响应速度均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智慧城市中的信息感知测量和交互传递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且借助用户的移动通讯和网络终端、政府信息系统以及高速度的宽带和移动网络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动态化连接共享。

2传统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规划不准确

如何将物联网等核心技术进行标准化已经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难题,并且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其他问题,例如,如何将数据格式标准化、标准缺乏统一性等,这些问题都为智慧城市数字化发展带来较大困扰。当前,我国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还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但是也有部分国家运用了较超前的国外标准。但是如果按照此种标准推进物联网技术发展,需要较高的成本,会使我国企业的发展压力剧增,进而使我国物联网技术推广难以进行。因此,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合理、科学、精准的标准,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2技术方法,应用不足。

当前“新技术不出实验室”的情况较为普遍,健康城市、智能科技等规划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仍局限于研究层面,尚未成为规划师案头工具。

3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对策

3.1详细地做好规划,带动技术发展

科学、合理、细致的规划工作对智慧城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要制定科学、具体、切合实际的规划。国际上已经成功的智慧城市案例说明,建成智慧城市必须要做好规划工作。在对智慧城市进行建设时,应该着重考虑优化环境、保护生态、节约环保以及降低能源消耗等问题。使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匹配,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阻碍。例如,交通堵塞、生态失衡以及能源消耗严重等。建设智慧城市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3.2带动产业和提升综合竞争力

当前,世界各国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普遍予以高度重视。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极大地带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下一代互联网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3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出相关政策

各级各部门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这是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建设智慧城市也绝不是空喊口号,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序推进。除了政策先行,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始终坚持将一张蓝图绘制到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从“数字城管”建设到“智能杭州”建设,再到“城市大脑”建设,一系列工作都是杭州市立足于智慧城市建设提出的规划,清晰地解答了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城市管理问题。

3.4对机制进行强化,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政府等相关部门为了完善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体系,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要做到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保障机制。智慧城市涉及的领域众多、覆盖范围较大,其中包含教育、通信技术、城市交通、信息技术、医疗建设等等。这就要求政府等相关部门不仅要对城市建设体系予以完善,还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不断的研究与摸索,建立更为完善、高效、实用的机制。

3.5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中BIM技术的渗透

端侧标识、BIM技术、RFID、5G等通信技术的融合使用,可实现智能管理城市地下管线。利用无人机增强地下空间的全域感知,利用二维码进行即时建模。基于立体的数据模型和信息模型,对地下管线进行全程的智能控制与管理。同时,对城市供暖、自来水供水、排水系统等隐蔽工程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发挥多功能信息杆的作用,提高地下管线故障的排查能力。管理人员需了解盘根错节的管线,单依靠人力是无法实现高效服务和智慧管理的。因此,需将BIM技术科学的应用到地下管线管理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基于BIM技术建立可靠的信息数据库,发挥其模拟性、可视化的特征,对复杂的地下管线进行管理。同时,针对城市管网的更新与改造工程,应利用BIM技术观察更大范围的地下空间,充分发挥信息模型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效处理地下空间无法延伸的问题。城市地下管线管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必须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与价值,令地下管线功能得以有效的发挥与拓展。将BIM技术渗透到地下城市管道管理与系统升级的各个阶段,结合实际服务问题及时调整BIM技术应用的措施,利用BIM技术对地下城市管线工程进行改造与完善。

4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也吸引了诸多社会资本的投入。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投资已经超过4800亿元,且会保持年均超过30%的增长速度,通过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预测到2021年我国智慧城市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要素。未来智慧型城市将成为城镇化规划建设的重点方向,数字化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科技对于城市管理和民众生活幸福指数的促进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结语

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关系到社会中的每一个主体,需要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推行,带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为突发事件应对以及人们基本的生产生活提供强大助力。

参考文献

[1]陈晖.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钞亮.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居舍,2019(6):6.

[3]黄韬.以智慧灯杆推进城市物联感知网络建设的对策研究[C]//2020年中国照明论坛——半导体照明创新应用暨智慧照明发展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照明学会,2020.

[4]周海淑,杨钰.抗疫,依靠科技取胜——记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研究员宋轩[J].中国科技产业,2020(11):55-57.

[5]赵亚楠.双循环新格局,台达携“互联生智赋能新基建”推动智慧城市永续发展[J].自动化博览,2020(1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