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型颈椎病40例X线诊断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中青年型颈椎病 40例 X线诊断价值分析

田耀武 刘夔 高永学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人民医院 甘肃定西 748400

摘要:目的:研究X线在中青年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2021年3月接诊40例中青年型颈椎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进而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通过X线检查发现,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其中包括17例患者为单纯性颈椎生理曲度变直、3例患者为生理曲度消失呈反向、2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反凸和成角、2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侧弯,同时还有8例患者为韧带钙化、4例患者为椎间盘狭窄、3例患者为椎间孔改变、1例患者为椎体骨质增生。结论:X线在中青年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被高效检测出。因此,可将X线检查技术推广至中青年型颈椎病临床诊断中,提升临床诊断质量与效率等。

关键词: 中青年型颈椎病;X线诊断

颈椎病主要是指患者由于长期颈椎劳损、椎间盘脱出、韧带异常等相关因素而产生的颈椎退行性病理症状,进而促使患者产生颈椎骨刺、颈椎位置异常等相关症状,进而对患者日常生产生活、身心健康等产生严重影响。而近年来中青年群体产生颈椎病的人数不断增加,而导致其产生此病症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包括长期使用高枕头、经常低头玩手机、睡觉姿势不合理、颈部受寒、工作因素及激烈运动等。中青年型颈椎病通常具有紧急性,患者急需接受高效的临床治疗措施。而在对其采取具体临床治疗措施前,为促使临床治疗准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显著提升,进而还需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检查。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用于中青年型颈椎病临床检查的方式有多种,不同检查方式,其精准性、效率性等也存在一定差异,为保障患者临床检查的有效性,本文将主要研究X线在中青年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20年1月-2021年3月接诊40例中青年型颈椎病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21-34岁,平均(29.84±0.34)岁。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医护人员采用ZK-DR(A)型数字化X线机与富士-DRYPLX-Pius激光相机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在患者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医护人员首先,引导患者保持站位,进而利用X线密切观察患者颈椎C2齿突上缘至C7下缘间的具体间隙,并用Broden测量法测量期间直线距离;其次,引导患者保持侧位,医护人员借助X线密切观察患者颈椎部位的生理弯曲状况及病变状况等;最后,引导患者保持双斜位,进而密切观察患者各椎间孔是否产生狭窄、增生、形变等相关异常状况。针对无法长时间站立或无法站立等行动不便患者,医护人员可引导患者保持坐位进行身体检查,其具体检查流程、检查方式等均与站位检查相同。医生在对患者进行颈椎椎体生理曲度检测过程中,需以听鼻线为参照对象,进而合理诊断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状况,进而促使临床诊断的精准性、有效性显著提升。

2 结果

通过X线检查发现,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占比60.00%。其中包括17例患者为单纯性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占比42.50%;3例患者为生理曲度消失呈反向,占比7.50%;2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反凸和成角,占比5.00%;2例患者为颈椎生理曲度侧弯,占比5.00%。同时,还有8例患者为韧带钙化,占比20.00%;4例患者为椎间盘狭窄,占比10.00%;3例患者为椎间孔改变,占比7.50%;1例患者为椎体骨质增生,占比2.50%。

3 讨论

近年来,受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中青年人群都已变为资深“低头族”、“拇指一族”等,进而促使中青年型颈椎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除此之外,人们日常的饮食行为、个性化坐姿与睡姿等也会对此病症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对此,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预防中青年型颈椎病产生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骨质增生、双边征、韧带钙化及失稳等是X线平片影像所呈现的最主要的特点,进而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可被及时、有效反馈[1]。进而通过在本次检查与诊断中,可高效发现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其中包括17例单纯性颈椎生理曲度变直、3例生理曲度消失呈反向、2例颈椎生理曲度反凸和成角、2颈椎生理曲度侧弯。同时,还有8例韧带钙化、4例椎间盘狭窄、3例椎间孔改变及1例椎体骨质增生。利用X线在对中青年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可通过引导患者保持不同体位,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有效检查,譬如通过引导患者保持正位接受临床检查,可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颈椎间隙;通过接受侧位检查,可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颈椎生理曲度、钙化状况等;通过接受斜位检查,可使医护人员解释了解患者椎间孔相关状况及骨质增生状况等,最终可促使临床检查效率、检查精准性、检查全面性等显著提升。同时,还可根据患者站立能力调整检查方式,进而有效增加X线检查的适宜性与高效性

[2]。X线检查的流程、操作等均较为简单,可有效提升临床检查的检查效率,利用X线完成对患者临床检查后,医生也可立即了解到患者相关检查数据信息,促使临床检查的有效性再次显著提升,临床检查价值及患者后期治疗及时性等也随之显著提升。与常规CT、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方式相比,此种检查技术的检测成本相对较低,降低患者检查与治疗负担,提升其临床诊断价值。除此之外,据相关研究表明,X线检查技术的辐射性明显较低,可有效避免对患者、医护人员身体产生的影响等,进而促使其临床诊断价值再次显著降低[3]

综上所述,X线在中青年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较为显著,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被高效检测出。因此,可将X线检查技术推广至中青年型颈椎病临床诊断中,提升临床诊断质量与效率等。

参考文献

[1]吴敏声,吴建卫.X线检查在临床诊断青年型颈椎病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004(019):63-65.

[2]孙建华,胡艳.X线在青年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020(082):183-184.

[3]张伟.青年型颈椎病X线诊断的探讨分析[J].医药前沿,2018,008(028):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