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化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电化学发光化 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何小燕赣州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  341000  

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展开免疫检测诊断工作中将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应用的临床效果,并判断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选取100例贫血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检验样本进行控制,分别为高浓度(对照组)和低浓度(实验组),随后给予患者电化学发光和免疫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成分。结果:两组患儿各项血液成分含量中,血清蛋白和叶酸含量的数据差异较小(P>0.05),无比较意义,而微量元素含量和维生素含量的数值中,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成分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均相对较大,表示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检测准确率较高。结论:在进行免疫检测过程中将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医生治疗提供借鉴基础,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化学发化免疫检测;应用效果;影响因素


就电化学发光化免疫检测方法来说,其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此技术可对各种样本进行检测,临床分析精准度较高。从临床以往发展情况来看,其在对一些微量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时,通常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准确监测样本中的微量物质,而电化学放光面议检测技术,可将样本中的微量物质含量进行准确监测,临床应用意义显著[1]。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以我院患者为例,将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进行应用,探究其临床应用情况。

1一般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1.1资料分析

选择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开展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选择100例贫血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采取患儿血液展开诊断工作,根据血液浓度将患者分为两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共有人数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范围在3-6岁,患者的年龄均值为(3.67±0.23)岁。对照组中,同样50例患儿,男女患者人数比为:28:22,患者的年龄选取范围在4岁-8岁,均值为(4.00±0.45)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小,P>0.05,可比较。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检测方法为常规检测,医护人员将患儿的血压进行抽取,并全部配置为高浓度,对患儿血液中的血清蛋白含量,叶酸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和各种维生素含量进行检测。

实验组患儿采用的检查方法则为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法,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血液进行抽取,并将其血液进行配置,主要为低浓度溶液,进行检测时主要将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化免疫检测仪进行应用,对患者血液中的各项微量物质含量进行测定,主要内容包括血清蛋白,叶酸,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比例进行观察比较,对检测准确性进行判断。

1.3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为工具,对此次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x±s)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x2值验证,当结果呈现出P<0.05时表示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价值。

2结果

在对两组患儿各项血液成分含量进行比较时,血清蛋白和叶酸含量的数据差异较小,表示为P>0.05,无比较意义,而微量元素含量和维生素含量的数值差异则相对较大,实验组的各项指标成分更高,数据差异表示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检测准确率更高。

表1 两组患者血液成分含量比较(x±s)

组别

维生素

微量元素

实验组(n=50)

1645.34±54.33

753.24±6.30

对照组(n=50)

112.34±5.46

88.97±6.34

X2

14.394

11.204

P

<0.05

<0.05


3讨论

从临床以往发展情况来看,其在对一些微量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时,通常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准确监测样本中的微量物质,对临床诊断工作造成了限制影响。就化学发光化检测技术来说,其主要是对微量物质进行检测,临床应用效果显著[2]。此技术是免疫检测和光化学发光进行结合的一种新型免疫分析方法,在将其与常规化学发光方法进行比较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对应的标记物为电极表面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其组成包括两部分,分别为电化学和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应的检验灵敏度高,而且可在多个检测领域进行应用,应用范围较广,对应的检测速度较快,无发射性特点

[3]。在自动免疫分析前沿技术中,其对应的操作性较强,而且极性稳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有人员在研究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前离线特异性抗原,游离的甲状腺素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其检测准确率较高,可帮助患者确定相关疾病。因此,临床发展现状中,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主要被应用在蛋白和激素分析中,并得到了广泛认可[4]。本次研究在将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进行应用时,选择低血液浓度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低浓度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含量均高于采用高浓度检测的对照组数据含量,并且数据差异显著,表示为P<0.05,可以判断电化学发光化检测方法的临床诊断精准度较高,可有效检测血压样本中高的微量物质,可更好的协助医生完成诊断,对临床工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临床在展开检验工作时,将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化仪器进行应用,其效果更为显著,是一种高效,精确的检测方法,不仅对应的检测精密度较高,而且容错率高,对临床诊断工作局哟积极意义,是一种良好的诊断辅助工具,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临床根据实际经验,将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化免疫检测技术应用在免疫检测工作中,以协助医生更好的完成检测,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 唐娟, 梁燕, 佘秋民,等.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在孕前乙型肝炎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筛查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9, v.22(01):53-55.

[2] 蒋庆宝.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效果评价[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06(032):172.

[3] 刘警予.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乙型肝炎检验中的应用,你知道多少?[J]. 保健文汇, 2020(09):153-153.

[4] 吴春波. 研究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情况[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2):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