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使用呼吸机治疗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分析

陈雪娇 1 陈露露 2

1-2伊犁州奎屯医院,新疆 奎屯 833200

摘要: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近些年来呼吸机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呼吸机可辅助患者呼吸进而改善其血氧状况,从而延缓病情发展,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针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呼吸机治疗的120 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60 例,对照组实施延迟肠内营养,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白蛋白、血红蛋白在观察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 在观察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ICU 危重症患者呼吸机治疗期间,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关 键 词: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机械通气;呼吸机;早期肠内营养

ICU 患者病情严重,往往无法自主呼吸,需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而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进食受到影响,加上其胃肠功能受到病情影响而出现障碍,导致患者在连接呼吸机治疗期间的营养风险较高,为保证患者营养状况良好,临床主张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是最常用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可为患者补充营养,降低其营养不良风险,但临床上关于ICU 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时机尚无统一规范,本研究为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针对本院ICU 中采用呼吸机治疗的120 例危重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本院ICU 中采用呼吸机治疗的120 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 组各60 例。对照组有男32 例、女28 例,年龄为30~71 岁,平均(49.28±12.65)岁;观察组有男33 例、女27 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49.57±12.5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均P>0.05,说明一般资料间的均衡度良好,研究可比。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通气模式设置为S/T 模式,呼吸频率为12~14 次/min,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分别为8~20cmH2O、4~6cmH2O,氧流量为5~8L/min。同时,注意观察呼吸机冷凝水收集情况,呼吸机冷凝水集水杯需置于管路系统最低处,及时清理冷凝水,避免冷凝水经循环进入呼吸道,并熟练掌握脱机指征,及时撤离呼吸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入住ICU 后第2 天开始实施,经患者鼻腔置入空肠导管,经导管输注百普素肠内营养液,每小时20~30mL,后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输注速度,最大速度控制在每小时120mL。对照组实施延迟肠内营养,患者入住ICU 7d 后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步骤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1)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血红蛋白;(2)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6.0 软件,计数资料(n)行χ2 检验,计量资料(x±s)行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治疗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在观察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营养指标比较

组别

时间

白蛋白(g/L)

血红蛋白(g/L)

对照组

治疗前

35.66±1.80

104.15±1.72

治疗后

38.09±2.31#

106.52±2.39#

观察组

治疗前

35.83±1.85

104.31±1.76

治疗后

40.95±2.74#*

109.94±2.87#*

2.2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的CD3+、CD4/CD8 在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 (P<0.05),而治疗后的CD3+、CD4/CD8 在观察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ICU 患者病情危重,往往无法自主呼吸,需接受呼吸机治疗。呼吸机治疗属于辅助吸氧治疗手段,相比于经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呼吸机治疗可为患者输送大量氧气,增加氧流量,以及时缓解患者缺氧状况[2],而在临床上,呼吸机治疗时多采用BiPAP 无创呼吸机,可实现无创机械通气,满足ICU 患者的氧气需求,减轻其机体内缺氧状况,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BiPAP 呼吸机辅助通气属于非侵入性机械通气,患者对其接受度较高,尤其是意识清醒的患者,采用BiPAP 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可为患者提供双向压力支持通气,在吸气时给予压力支持,以克制患者的气道内阻力,减少患者呼吸时的功耗,避免患者呼吸肌疲劳,有利于降低患者肺部组织氧耗,减少二氧化碳产生,同时,BiPAP 的双向压力支持通气,使患者呼气、吸气时的压力形成一个压力差,利用呼气和吸气时的压力差,可确保患者呼气末肺泡内正压,维持患者肺内正压状态,避免患者呼吸时的功耗增加,保护患者肺功能,还可降低气道萎缩风险,有利于排出二氧化碳,增加氧分压。

然而,在ICU 患者接受呼吸机治疗时,由于需经口鼻连接呼吸机导管,患者无法经口进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 加上ICU 患者病情严重,其机体内往往存在代谢紊乱情况,机体内对能量的消耗速度相对较快,对能量的需求增大,摄入的营养与消耗的营养之间平衡被打破,导致ICU 患者呼吸机治疗期间的营养不良风险较高,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呼吸机治疗时长。临床上主张针对ICU患者呼吸机治疗期间的营养风险因素实施营养支持干预,肠内营养支持是当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营养支持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经鼻饲管,将营养液输注至患者胃肠道内,可促使患者胃肠道充分吸收营养液,为患者补充其机体所需营养物质。临床上关于ICU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时机并无统一定论,尚有待探讨, 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分别对ICU 呼吸机治疗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延迟肠内营养,研究结果显示:(1)治 疗后,白蛋白、血红蛋白在观察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更好地改善患者在呼吸机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这主要是因为早期肠内营养具有及时性,可保护患者胃肠道黏膜结构完整性,改善其胃肠功能,使患者胃肠道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增强,重建营养摄入与消耗之间的平衡;(2)治疗后,CD3+、CD4/CD8 在观察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肠内营养还可改善呼吸机治疗患者免疫功能,这主要是因为相比于延迟肠内营养,早期肠内 营养可尽早为呼吸机治疗期间的患者补充营养,尽早解除患 者机体内高代谢状态,改善机体内环境,调节免疫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呼吸科患者病情危重,病情进展迅速,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应该行之有效的采取积极治疗。早期肠内营养用于ICU 危重症患者呼吸机治疗期间,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参考文献

[1]崔益明, 金守兵, 陈彩霞, 等.ICU 呼吸机治疗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营养水平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18,37(27):76-77,80.

[2]郭焱, 程静, 李永江, 等. 肠内营养启动时机对ARDS 机械通气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6):573-577.

[3]钟春苗, 嵇朝晖, 戴竹泉, 等. 早期肠内营养标准化治疗流程管理对ARDS 机械通气患者血糖变化及预后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29(12):1133-1137.

[4]赵辉, 潘景业, 郑贞苍, 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态和肠黏膜屏障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8):116-120.

[5]倪娟, 蒋雅琼. 早期肠内营养对ICU 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8(4):44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