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建筑法的理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浅谈对建筑法的理解

陈明

江西鑫磊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江西,吉安  343000


摘要:建筑法是建筑行业中最基本的法律法规,是确保建筑工程各项活动合理有序进行和从事建筑活动相关人员切身利益的最有效保障。遵守相关的建筑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对建筑业发展具有远大而又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建筑法的基本内容,见解性地提出建筑法的设立原则。

关键词:建筑法;基本原则;立法原则

建筑法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从事建筑工程活动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法律法法规的合理运用将会越来越受重视。目前我国建筑法的体系体制尚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甚至使问题愈演愈烈。加强建筑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建立健全建筑业法律法规是推动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变革潮流的必然趋势。

  1. 建筑法规的基本内容

  1. 建筑工程法律法规的概念

建筑法是指调整建筑活动的总称,以规范建筑市场行为为出发点,以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为主线。政府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依据建筑法为主调整建筑活动的法律法规文件展开,形成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层次不同的法律法规。1】

  1. 制定建筑法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建立目的是加强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调整范围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为政府对建筑市场参建主体的行政管理关系,体现为强制性和服务性;第二层次为建筑市场参建主体的平等协作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

  1. 制定建筑法规的必要性

  1. 建筑法规具有强制性约束作用,保障建筑活动的合法性

建筑活动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住房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除了住房需求,人类在从事其他生产活动时也离不开建筑,厂房、道路、桥梁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在质量、使用性能和外观上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建筑法律法规的执行显得尤为重要,为建筑活动的有序进行提供可靠的参照依据,同时作为强制性条文约束建筑活动中的违法不正当行为,维护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1. 建筑经济关系必须依靠建筑法进行调整

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在进行相关的建筑活动时自然而然形成多重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各参与方权利的实现就必须通过建筑法律法规。各大参与方在建筑活动中产生的建筑经济关系都应当依据建筑法形成的统一规则进行调整,保障各大参与方的合法权益,推动建筑活动的有序合理进行。

  1. 建筑法规维护建筑市场的合理秩序

建筑市场秩序状况的好坏关系到建筑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和建筑活动能否正常进行,合理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建筑活动的正常进行,带动建筑业的蓬勃发展。2】反之,阻碍建筑活动的正常开展,减缓建筑业的发展。健康合理的建筑市场秩序需要建筑法规进行维系和调控,建筑法应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进的方向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源泉。

(4)由法律强制性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安全生产和建筑产品质量优良是一切建筑活动的首要前提,也是每个建筑从业人员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安全问题是最根本问题。我国基础建设规模庞大,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众多,约占全国总从业人员人数的7%。然而建筑的安全生产形式却十分严峻,每年因为安全事故导致的损失惨重,人员伤亡形式不容乐观。3】建筑产品是特殊的生产产品,对于生产产品人们最关心的是其质量好坏,建筑产品也不例外。建筑产品的质量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优良的建筑产品带给人愉悦的生活体验和高品质的生活质量,劣质的建筑产品不仅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严重时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我们应立足于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法律手段,并且一定要具有专业领域特色,受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但又突出建筑领域独特性,也就是说建筑法一定要有针对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将保障建筑安全和质量放在建筑活动的首位,同样安全和质量是从事建筑活动的重中之重。2】

(5)依法管理建筑活动

建筑法作为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领域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它对一切建筑活动和从事建筑活动的相关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它是一切建筑活动管理的依据,对于建筑法明确提出的内容,一定不拾余力做好,对于建筑法未作明确规定的内容,一定避免管理的随意性,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二、立法指导原则

建筑法作为重要的产业立法之一,是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的象征,它的制定原则要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要保障建筑业秩序的健康持续发展,因而建筑法的立法指导原则主应基于以下几点:

  1. 立法的根本是推动建筑业发展

要加强建筑法对建筑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就必须将建筑活动置于国家的监督之下,依法有效管理并采取强制性措施防范;建筑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市场活动,同样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不搞破坏,不扰乱市场秩序,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贡献力量,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2.确定合理的适用范围

建筑法的适用范围就是其产生效力的范围,即法律的适用对象、适用地点、适用行为等。这个范围是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吸纳各方建议,反复推敲和研磨后确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的一切建筑活动,因此我国境内的一切建筑活动都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于超出建筑法规定范围外的行为一定会受到相应制裁,将追究责任落实到个人。

3.建筑工程的立法重点是质量和安全

依据工程实际需求制定建筑法律法规,因而建筑法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高度体现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诉求,坚持质量第一的建造理念;要立足于长远的使用目标需求;打造优质建筑产品,打响中国建造口碑,严惩偷工减料、随意缩短工期等违法行为。

4.强调建筑活动的合法性

建筑法注重将建筑活动中的经济事实通过法律关系表现出来,用法律形式约束人们在从事建筑活动时的相关行为,保护合法建筑行为,惩罚违法建筑行为,对于一切从事建筑活动的相关人员,理应遵守建筑法律法规,不得做出有损于社会和他人利益的不正当行为;更不能无故阻碍和影响正当的建筑活动。

5.实行依法统一监督管理

建筑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措施,对建筑活动进行统一的干预和调节。这就需要国家监管部门颁布相关规章制度,采取高效有力的保障措施。同时要求建筑业从业人员服从管理,依法办事,不破坏建筑市场经济秩序,不破坏建筑行业规则。

三 结语

建筑法的颁布和实施意义重大,为维护稳定有序的建筑经济市场秩序打下坚实基础,在规范建筑活动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从事建筑活动的相关人员要认真学法,做到有法必依,绝不触碰法律底线,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康彬. 对《建筑法》漏洞缺陷及完善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05)

[3]曹伟.《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工程管理.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