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内固定失败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内固定失败率分析

陶凯民

嫩江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1499



摘要:目的: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内固定失败率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者依据密封信封抽选法分组,对照组(n=39)仅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37)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骨折椎体恢复情况及治疗预后差异。结果:(1)骨折椎体恢复:术前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AMS评分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术后6月时,观察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AM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治疗效果、预后: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6月内固定物脱落发生率、椎管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在有效修复骨折椎体形态、提升稳定性基础上,维持骨折椎体椎管形态,降低不良预后风险。

关键词: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手术疗效;内固定效果


胸腰段脊椎骨折是临床常见老年群体脊柱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是主要发病诱因,骨折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极易在患者长期卧床休养期间引发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损害患者健康。微创内固定术式作为现阶段脊椎骨折首选治疗术式类型,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优势显著,但在老年患者治疗中受原有骨质疏松影响,椎体稳定性、形态及内固定物固定方面或存在不良预后风险,需针对此因素实施联合治疗[1] 。因此,为分析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内固定失败率差异,特设对比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接诊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者依据密封信封抽选法分组,对照组(n=39)仅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37)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椎体成形术治疗。

对照组(男/女,20/19),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者60岁,平均(73.54±3.97)岁,确诊胸椎骨折23例、腰椎骨折16例;观察组(男/女,19/18),年龄最大者88岁、最小者60岁,平均(74.02±4.01)岁,确诊胸椎骨折22例、腰椎骨折15例。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影像学诊断提示胸椎或腰椎单一节段骨折者;(2)符合手术治疗指征;(3)自愿加入研究者。排除标准:(1)复杂性脊椎骨折者;(2)并发严重骨质代谢功能障碍者;(3)并发恶性肿瘤者。

1.2方法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行全麻后取俯卧位手术,经术前诊断确认骨折腰胸椎节段后,取克氏针固定骨折及上下位置锥段后,于手术设计点做切口,经C形臂辅助自切口外缘位置向内倾斜10°~15°后穿刺针尖置入定位针,其后经切口置入椎弓根,经经C形臂辅助确认内固定深度后,调整椎弓根U型口方向,其后经皮下隧道置入预弯连杆后行远端内固定处理,内固定结束后对椎体行复位拉伸,待确认复位效果后,固定近端螺钉,退克氏针,止血、冲洗切口,术毕[2-3]

椎体成形术治疗:即在完成内规定处理后予以患者骨折椎体及内固定椎体骨水泥灌注。

患者术后均接受对症康复训练及康复护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效果、骨折椎体恢复情况及治疗预后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中各项数据均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折椎体恢复对比

术前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AMS评分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术后6月时,观察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AM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骨折椎体恢复对比(6109ff9be5f35_html_27f28ec49f68deb9.gif ±s)

组别

时间

椎体前缘高度(%)

Cobb’s角(°)

AMS(分)

对照组

术前

63.31±4.07

15.24±4.87

41.36±12.05

术后6月

86.02±3.59

5.16±1.98

72.65±10.31

观察组

术前

63.98±4.11

14.86±5.03

41.45±12.11

术后6月

90.46±3.62

6.15±2.04

79.65±10.62

t(术后6月)


5.3672

2.1468

2.9155

P(术后6月)


0.0000

0.0351

0.0047


2.2治疗效果、预后对比

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6月内固定物脱落发生率、椎管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治疗效果、预后对比(n,%)

组别

n

手术成功率

固定物脱落

椎管狭窄

对照组

39

89.74(35/39)

12.82(5/39)

23.08(9/39)

观察组

37

100.00(37/37)

0.00(0/37)

5.41(2/37)

6109ff9be5f35_html_19f534e8eaa73caa.gif


4.0057

5.0776

4.7898

P


0.0453

0.0242

0.0286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骨折椎体恢复:术前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AMS评分对比无组间差异性,P>0.05;术后6月时,观察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及AM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治疗效果、预后:观察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6月内固定物脱落发生率、椎管狭窄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可在内固定复位治疗基础上,经骨水泥注射后有效提升骨折椎体及内固定椎体的骨质密度,为患者术后椎体稳定性及前缘高度的有效恢复提供基础,综合治疗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在有效修复骨折椎体形态、提升稳定性基础上,维持骨折椎体椎管形态,降低不良预后风险。


参考文献:

[1] 朱红鹤.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在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19,28(12):1303-1305.

[2] 邵志强,蒋恒志.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J]. 心理医生,2018,24(36):130-131.

[3] 董刚. 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作用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