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徐 丰 陈 琦 徐彩霞

丹阳市中医院 212300


【摘要】目的:研究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在我科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接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60例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基础治疗与温针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曲度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时,基础治疗搭配温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纠正颈椎曲度,促进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评分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主要症状表现为眩晕、耳鸣以及头颈肩部疼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听力减退、精神障碍甚至猝倒的情况。相关研究显示,临床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式较多,包括有中医推拿、中医药、中医针灸、西医药物等,虽然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但并未根治,复发的风险非常高,所以医学者应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1]。基于此,本院以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对象,研究了温针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一般资料

在我科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接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6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男女比18:12,年龄19-70岁,(39.26±3.11)岁;观察组30例,男女比16:14,年龄18-70岁,(39.52±3.18)岁。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自愿参与。本院伦理委员会知晓本研究。

    1. 方法

对照组30例基础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内容:基础治疗要求患者取靠坐位,颈部向前倾与躯干纵轴呈约 10~30 °,牵引质量为 5~10 kg,1 次/d,每次约 30min,可逐渐缩短时间;本研究选择盐酸氟桂利嗪(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5mg/qn,每晚睡前口服。本次治疗时间共4周。

治疗组30例基础治疗与温针治疗,内容:基础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温针治疗要求选取肝俞、肾俞、大肠俞、天柱,风池、腰 5 及骶 1 夹脊穴等穴位,要求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消毒穴位处及周边皮肤,取一次性亳针(生产厂家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152270225,规格0.30×40mm),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 0.8-1.2 寸,于诸穴直刺 1-1.5 寸,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在针柄上插一段长约 2 cm 华佗牌温灸纯艾柱(生产厂家湖南省医药保健品出口公司),点燃温灸,每穴灸 2 壮,燃尽除去灰烬,诸穴留针30min 后出针,1 次/d,每周治疗 5d。本次治疗时间共4 周。

    1. 观察指标

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法》标准制定,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越低症状越严重;治疗效果以《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为诊断依据,分为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或者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好转,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所加快)、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无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检测并记录了两组患者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其正常值一般为(12±5)mm,大于17mm表示曲度过大,小于7mm表示曲度变直。

    1.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4.0版本)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6109f6e6d7f0b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x2检验计数资料(n,%)。P<0.05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情况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分别为(17.26±2.13)分、(17.31±2.22)分,对比检验t=0.089,P=0.929;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5.93±2.61)分、(21.05±2.40)分。对比检验t=7.538,P=0.001,即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由高至低有15、13、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分别有10、14、6例,总有效率80%。对比用x2检验计数资料(n,%):x2=7.688,P=0.006,即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两组患者颈椎曲度改善情况

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显示(10.48±2.37)mm,对照组显示为(8.10±2.55)mm。对比检验:t=3.745,P=0.001,即治疗后观察组颈椎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

既往基础治疗与西医药物属于单纯颈部治疗措施,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效果并不理想。中医研究中,针灸治疗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其中,温针联合了针刺和艾灸,具有刺法和灸法的双重作用,治疗时将可将艾绒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患部深处,有效抑制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减轻椎动脉痉挛,与此同时,热量刺激皮肤感受器,促使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环状态,进而有效改善眩晕症状,治疗全程无污染、无副作用,临床应用良好[2-3]。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颈椎曲度以及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时,基础治疗搭配以温针治疗可更为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纠正颈椎曲度,促进身体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丰, 穆艳云. “颈腰同治”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肾不足证[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039(014):3451-3455.

[2] 王冬根. 温针灸联合中药辩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J]. 西南军医, 2019, v.21;No.149(06):50-51.

[3] 付娟, 刘照时, 陈军等. 温针灸不同取穴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 健康之友, 2019, 000(010):86-87.






项目:丹阳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项目编号:2019AB41000006

计划类别: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