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您所不了解的这些事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您所不了解的这些事儿

陈丹

四川现代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近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因人们日常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虽然生活环境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许多常见疾病人们并不陌生,但对于部分疾病而言,还是比较陌生的,就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而言,大部分读者朋友感到非常陌生,一定会有疑问:“特发性肺纤维化到底是什么疾病呢?”其实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名称比较陌生,但该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由于该疾病的起病比较隐匿,当患者被确诊病症后,患者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致使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1]。既然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如此大,我们更要对该疾病有基本的了解,才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那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是怎么发病的呢?具体的生物标志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跟随文章来简单了解一下。


一、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特发性肺纤维化又称为隐源性致纤维性肺泡炎、持发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目前,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发病因素还没有完全明确的原因,通过临床治疗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患者是否受到病毒感染、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缺陷有紧密的联系[2]。由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属于呼吸内科疾病,因此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群体、长期吸烟患者群体、伴有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群体中的发病率非常高。那该疾病的发病时间是怎样的呢?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患者发病过程中,最常见的病理学表现是寻常型间质性肺炎,也就是说患者的肺泡上皮细胞出现损伤,并成纤维细胞,同时成纤维细胞不断增殖转化,使得细胞外基质出现异常并沉积,最终形成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就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发展阶段而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启动阶段、进展阶段、结局阶段。

第一,启动阶段,也就是疾病发生之初,病因存在易感基因的个体中,但病情没有被诱发,但如果患者机体受到多种因素的损伤,进而出现氧化应激,将诱发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发生。

第二,进展阶段,可以理解为病情逐渐发展阶段,患者的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过程,患者的肺泡出现炎症反应,最终形成肺泡炎,以及患者的免疫细胞活化,或者患者机体分泌出各种炎症因子,对患者肺部的上皮组织、内皮组织、胶原组织、基底膜等产生一系列的损伤。

第三,结局阶段,也就是特发性肺纤维化形成的阶段,患者肺部出现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增生,并且细胞的外基质沉积,患者的肺部组织结构被破坏,进而使得患者患慢性呼吸衰竭[3]

由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发病时间比较长,并且发病之初比较隐匿,因此患者的病情不容易觉察,为此,需要了解引发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然后通过定期体检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有哪些?

在疾病诊断检查中,需要依据多个检查项目进行综合诊断,而对于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主要通过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测、胸部CT、病理活检等方式进行诊断病情。但在众多的诊断检查项目中有突出的指标,能够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下面咱们来了解一下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有哪些。

2.1细胞相关的标志物

与细胞有关的标志物有纤维细胞、信号素7a+调节性T细胞、淋巴细胞,当纤维细胞、信号素7a+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增加时,则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情进展速度加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纤维细胞主要指的是结缔组织中树目最多的细胞,并且也是相对静止的细胞,也就是说该细胞的数量虽然多,但无法参与实际“工作”,当患者机体中的纤维细胞数量增多,说明患者处于发病状态,也就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病情发展阶段,当纤维细胞比总血白细胞的数量还要多的情况下,则说明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患者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淋巴细胞的数量也是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主要指标之一,根据检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中淋巴细胞的数量明显上升,因而人体中的Th1型细胞主要分泌抗纤维化因子,而Th2型细胞是分泌促进纤维化因子,如果Th1型细胞与Th2型细胞失去平衡,Th2型细胞数量增加,则容易导致患者引发间质性肺疾病,但是,淋巴细胞中的Trege细胞则能够起到抑制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的功能,因此,在身体检查期间,如果患者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加,需要多方面考虑诊断。

2,2基因相关的标志物

2.2.1与肺泡上皮细胞功能紊乱相关的因素。①黏蛋白5B(MUC5B),该物质是由支气管分泌的凝胶形成的黏蛋白,主要形成呼吸道黏液,对人体气道黏膜的免疫功能起到保护作用,当患者机体中的黏蛋白5B增多,说明患者气道黏膜受损,并出现炎症反应。②端粒酶相关基因、端粒长度,因端粒酶相关基因与人端粒酶相关蛋白共同组成了人端粒酶,细胞衰老、肿瘤发生与人端粒酶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患者患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则患者的端粒酶比较短,如果患者的端粒酶缩短速度加快,则说明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加快,并且越来越严重。

2.2.2与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Toll相互作用蛋白、ILIRN,主要与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因Toll相互作用蛋白是一种泛素结合蛋白,能够调节人体中的免疫因素,如果Toll相互作用蛋白、ILIRN等水平降低时,说明患者患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概率比较高。

目前,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但由于人们对该疾病的了解不足,往往在生活中容易忽略,为此,人们要尽早了解,通过定期体检,通过早诊断早治疗的措施,降低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彭素平.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4):23-25.

[2]罗潇,刘学军,杜毓锋.长链非编码RNA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2B-AS1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关系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08):905-909.

[3]虞乐群,陆益民,田高润,盛寅,朱琳,高晓玲.NAC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水平的影响[J].国际免疫学杂志,2020,43(03):270-275.

[4]卢灵灵,余学庆.特发性肺纤维化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概况及思考[J].中医研究,2020,33(05):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