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刘洋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 150056

【摘要】目的:本文实验将采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抢救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救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84例作为该受试者的研究样本,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名。常规组采纳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纳急救小组护理。比对两种发能发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完成、接诊、救治时间上的结果较常规组更短,更有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4%)、致残率(4.8%)显著低于常规组(9.5%、19.0%)。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95.2%)显著高于常规组(78.6%)。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卒中急救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较常规方法的急救效果更理想。由此可见,该方法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救治时间;抢救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病情非常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较大威胁[1]。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分工协作,提高护理效率和协调性,可以调整治疗时间,优化结果。在该试验中,选择了2020 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入院的84 名脑卒中患者,具体报告包括: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急救的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84例作为该受试者的研究样本,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名。常规组中28名男性,14名女性,年龄50至82岁,平均(64.6±10.3)岁;观察组中27名男性,15名女性,年龄51至83岁,平均(65.5±1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数比对没有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脑卒中急救小组模式治疗,由3名护士组成,同时根据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将护理水平分为3个等级[2]。其中,1级护士必须照顾好患者的头部,如保持呼吸通畅、清除口腔分泌物、安排吸氧、根据患者面部情况评估患者基本情况等。2级护士需做好患者静脉通道的建立和患者转运工作,3级护士需进行采血和心电图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基本筛查处理和验证。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将计数数据表示为百分比(%),并使用X2检验。测量数据表示为“6108d844699ab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采用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急救护理时间比较

观察组在完成、接诊、救治时间上的结果较常规组更短,更有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护理时间比较 (6108d844699ab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min)

组别 例数 护理完成时间 接诊时间 专科救治时间

常规组 42 25.8±4.1 38.7±4.4 36.6±5.2

观察组 42 18.5±3.2 20.5±1.6 22.5±6.0


2.2两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4%)、致残率(4.8%)显著低于常规组(9.5%、19.0%)。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死亡率 致残率

常规组 42 4(9.5) 8(19.0)

观察组 42 1(2.4) 2(4.8)


2.3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95.2%)显著高于常规组(78.6%)。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常规组 42 23(54.8) 10(23.8) 9(21.4) 33(78.6)

观察组 42 30(71.4) 10(23.8) 2(4.8) 40(95.2)


3讨论

由于急诊护理工作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而优质的护理内容可以提高抢救效果,分工协作提高护理工作的熟练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常规护理大多繁忙,并没有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也可能影响治疗效果。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是现阶段三大致命疾病之一[2]。同时,大多数患者功能失调,明显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3]。通过组织急救团队,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完成急救。不仅能提升急救质量,也能更好地应对多种突发情况。急救护理重要条理性,只有梳理明确,才能做到遇事不慌乱。在本文的实验中,由于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接受了急救,因此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制定治疗计划,从而增加对患者身体和情绪的调整,促进良好的护士关系。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完成、接诊、救治时间上的结果较常规组更短,更有优势。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4%)、致残率(4.8%)显著低于常规组(9.5%、19.0%)。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95.2%)显著高于常规组(78.6%)。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急救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较常规方法的急救效果更理想。由此可见,该方法适合临床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杜敏.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242-243. 

[2]董兰兰.卒中中心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8):89-89.

[3]邓晓琴.脑卒中患者抢救中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29):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