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时机选择与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时机选择与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孙皓民 常敏通讯作者

昆明市中医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明确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最佳实施时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将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研究,将手术时机作为分组的依据,其中骨折后48h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观察1组,骨折≥48h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观察2组,现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对比。结果:临床疗效方面,首先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为观察1组的更低,然后是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比较,显示Harris评分为观察1组的更高。两个指标组间对比统计学分析均显示P<0.05。预后的评估指标为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在这一时间点再次比较也显示为观察1组的更高,统计学分析结果仍为P<0.05。结论:对于选择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而言,在骨折后尽早接受手术,能够获得更可靠的临床疗效和远期预后。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机;髋关节功能

股骨颈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其发生多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量下降相关,故多见于老年人群。调查结果显示,股骨颈骨折已成为导致我国老年人群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主要骨折类型之一[1]。因此,加强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预防和探索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案也成为骨科领域的重要工作内容。髋关节置换为现阶段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案,但关于该术式治疗时机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2]。基于上述实践现状,本研究分析在不同时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现进行以下较为具体的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研究对象的标准为年龄>65周岁、明确诊断为股骨颈骨折、具有髋关节置换指征,排除的标准为满足上述标准,但存在手术治疗禁忌症以及陈旧性骨折。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这一时间段内选入的患者共68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在骨折48h内手术的患者进入观察1组,共36例,包括男17例和女19例,年龄66~83(75.19±2.21)岁,其余32例患者的手术时机均为骨折后≥48h,进入观察2组,男女比例为15:17,年龄68~83(75.08±2.23)岁。经统计学分析证实,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较均衡,P>0.05。探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均无异常,本人和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

1.2方法

两组患者的髋关节置换术手术过程相同,仅治疗时机不同,观察1组为在骨折后72小时内行手术,另一组则晚于骨折后48h手术。术前常规进行心电、血尿常规检查等,手术过程按照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规规程进行,术后均给予负压引流,时间为24~48h,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指导患者开始接受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

1.3观察指标

共两个,一个为临床疗效,一个为预后情况。临床疗效的具体评价指标为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预后情况的评价指标为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

髋关节功能的评价方法为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由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四个评价维度组成,各维度评分累计为总分(100分),髋关节功能优良、较好、尚可、差的评分范围依次为>90分、80~89分、70~79分、<70分。

1.4数据的统计分析

该项工作交由专业人员进行,我院购买及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计量、计数资料的差异检验分别应用t、x2,以P<0.05为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临床疗效的对比

首先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这一指标,显示观察1组较观察2组低,P<0.05,见表1,然后比较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示观察2组较观察1组低,P<0.05,见表2。

表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比较结果[n(%)]

组别

n

疼痛

感染

植入物脱位

异位骨化

发生率

观察1组

36

1

1

0

0

2(5.56)

观察2组

32

3

2

1

1

7(21.88)

x2






4.009

P






0.038

2.2预后的对比

见表2中部分数据,可知观察2组的预后情况不及观察1组,P<0.05。

表2术后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比较结果(6108d6ee26175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组别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观察1组(n=36)

71.14±3.29

89.92±3.44

观察2组(n=32)

76.29±3.38

80.05±3.51

t

6.199

9.364

P

0.000

0.000

3讨论

本研究将骨折后48h内和骨折后≥48h作为对老股骨颈劲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机,对比两个手术时机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发现,相较于后一手术时机手术的观察2组患者,观察1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也均明显更好。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后48h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获得更可靠的临床疗效。

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往往易造成骺动脉损伤,继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供血障碍,随着骨折发生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股骨头严重缺血性损害的风险性也会增加[3]。因此,一部分学者主张骨折后尽早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股骨颈骨折也易造成旋股内侧动脉及其分支损伤,随着骨折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关节囊内压也会逐渐升高,当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股骨血液灌注障碍,造成缺血性坏死。而在骨折后早期对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则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且更有利于降低患者手术治疗的风险性。这也是本研究中观察1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较观察2组患者好的主要原因。

回顾和总结全文内容得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宜在骨折后尽早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仅术后并发症少,且骨折愈合快,利于躯体功能恢复和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邢秀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手术时机的选择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0):90-91.

[2]宋宝东,浦瑶瑶,赵洪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不同手术时机对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4):3406-3407.

[3]郭东东.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01):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