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宋庆爽

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霄云煤矿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安全状况有所改善,对安全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安全就是效益”为社会各界所接受,企业加大了安全投入,明确了“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为经济效益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对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的概述,提出了安全投入与安全效益的关系以及对安全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的计算公式,从而肯定了安全投入对安全经济效益的贡献。

关键词:安全投入;经济效益;计算模型

1安全投入与安全经济效益分析

1.1安全投入体系的组成

将安全总投入按每一项具体投入的使用属性进行系统分类,通过分类,可以了解每一项具体投入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掌握哪些投入具有可控性,哪些不具有可控性,为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投入对比分析奠定基础。安全投入体系构成如图1所示。

自选图形 31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自选图形 32 人力

兼职安全员

自选图形 33 安全监督人员 安全保护、保护装置


自选图形 34 安全装置 安全报警、联锁装置


安全信号装置

安全标志标

自选图形 35 物力

应急救援设备

劳动保护用品

安全检测、检验设备

专业安全设备

通风设备

事故处理费用

自选图形 36 防尘设备设施

全 劳保费用

投 专业设备的维护保养

入 工伤保险费用


财力 防暑降温费用


各项奖惩费用


其它相关投入费用


自选图形 37 处理伤亡所用时间


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时间


时间 工伤事故调查分析时间


安全管理人员工作时间


其他相关人员工作时间

图1安全投入构成图

1.2存在的问题

安全投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投入产出效率较低,当年的投入未必能够立即产生相应的效果,很可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才产生效益。所以,好多企业都不注重安全投入,没有把安全投入放在企业生产的重要位置,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我国各类企业中,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远没有生产经营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等人员受到重视。不少企业在结构调整时,最先考虑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量的消减。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规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量的原因之一。从财力投入方面来说,全国工矿企业的安全投人历史欠账比较多,以国有重点煤矿作为例子,2006年统计结果显示有接近600亿元的巨额欠款,国家扶持资金不够,主要依靠企业自己增加投入,安全生产防护工具等方面的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1.3对策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大安全投入,预防性投入加强的重要性。安全投入政策要倾向于矿山、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与经营、建筑和道路交通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鼓励企业增加安全方面的投入;加大对安全投入的监管力度,对达不到安全投入标准或者不投入安全资金的企业,一旦造成严重后果,就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并对之实行处罚金额大于治理隐患代价的经济处罚。

从微观经济角度讲,企业必须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和空间上的安全投人,不断改善劳动条件,进一步提高安全保障功能,使员工在稳定有序的生产环境中,能够安全、高效、愉快地工作。企业要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指导生产工作,加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安全素质的资金投入。要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企业必须要求广大生产人员了解并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技能、事故预防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2企业的安全经济效益计算模型

2.1企业安全经济效益的定性分析

安全投入的减损效益是指企业在进行安全投入后的一段时期内事故总量的降低和事故损失的减少,由此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减损效益等于没有安全投入时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安全投入之后可能造成的损失之差。事故造成的损失大小取决于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及企业对其的应对能力。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事故损失主要取决于安全投入的水平。因此,可以建立安全投入I与事故损失L之间的关系:L=f(I)

当f'(I)≤O时,函数为递减函数,则事故损失f随着安全投入I的增加而减少,表明安全投入对安全经济效益的增加起着促进作用;当I=0时,L表示无安全投入时的事故损失;当I趋于无穷大时,事故损失就会接近于一个确定的值,即使安全投入再增加,事故损失的值都不会明显变化。因此,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事故损失是必然存在的,再高的安全投入也无法消除,只能尽量降低。

2.2企业安全经济效益的定量分析

安全投入产生的经济效益有别于其他投资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是显而易见的,具有潜在性。多少安全投入才能达到企业的预期安全效益目标,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适当的安全投入既节省了企业资源,又可以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假设某地区某年的人均GDP为a,年经济增长速度为v,人均事故损失在人均GDP的比例为λ,拟定安全控制下的事故增长速度为θ(θ

aλ(v-θ)=ΔSγ

则ΔS=aλ(v-θ)/γ

令c=aλ为人均年事故损失费用,ε=v-θ为控制目标量,设计算年份的人均安全投入为So,则未来一年的人均安全投入应为:

S1=So+ΔS

人均安全投入与百万工时伤亡率存在如下关系:

y=2.3986e^(-0.0028x)

那么增加安全投入后的百万工时伤亡率为

y=2.3986e^(-0.0028x)=2.3986e^[-0.0028(So+ΔS)]

设百万工时伤亡率降低了

Δy=yo-y1=2.3986e^(-0.0028So)-2.3986e^[-0.0028(So+ΔS)]

=2.3986e^(-0.0028So)×{1-e^[-0.0028(cε/γ)]}

设该时期内职工的总人数为N,总工时数为T,则

T=N×该时期内实际工作天数×8

则降低的伤亡人数:

ΔL﹦Δy×T/10^6

百万工时伤亡率=(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实际总工时×10^6

根据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或工业事故死亡赔偿标准,即

伤亡一人的损失=20×该时间内当地的平均年工资收入

结语:近几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状况趋于稳定好转。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安全形势也非常严峻,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所以安全生产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万金等.关于安全投资效益目标函数的建立与优化明.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7,7(2)

【2】廖启霞等.促进我国企业安全投入的对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7(7)

【3】韩志丽等.安全经济效益及优化模型研究.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825(2)

【4】钱朋寿.关于安全投入的探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5)

【5】李红霞,田水承等.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6】宋大成.企业安全经济学(损失篇).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年

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