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

李昕桐

甘南县自然资源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0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立足之基,也是从事生产生活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需求不断增长,进而造成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再加上城市扩张导致周边耕地面积锐减,这些都使土地资源管理形势更加严峻。而通过土地利用转型,在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护土地生态,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转型对土地资源管理的影响,并提出土地资源管理的具体举措,旨在为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成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转型; 土地资源管理; 合理用地; 平稳转型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理念是在第三次土地调查过程中不断推敲、科学预测城市发展、不断完善思路后的成果,为我国国土空间法律法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草原法、水法等,由于缺乏从空间整体出发,使整个法律体系尚不明确,各项职责尚不清晰。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多规合一”迫在眉睫,实现多项规划及法规的有机融合,是确立国土空间规划法体系的关键。

1.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1.1 土地资源最大化使用

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使用是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主要目的之一,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前提,需要加强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采取国土资源保护措施来提升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正视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国土空间布局,从而达到在有限土地资源上创造更大发展价值。

1.2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国土空间规划实效性前提需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熟悉和了解该地区土地资源规划及城市发展情况,通过收集与整合相关数据,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对国土空间规划成本投入有效控制的效果。生态环境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也应充分考虑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可持续发展和长远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合理规划国土空间布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也能有效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2.1监管力度与制度管控仍需加强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涉及的土地面积范围较大,存在着地域分散以及治理关系复杂等特点,导致现阶段我国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效率、质量等得不到有效提升,也难以对其中存在的复杂关系予以处理。以上情况的存在,影响了我国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利于地区范围中居民、企业等对土地资源的正常使用,对国家政策以及治理队伍产生不满的情绪,影响了我国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以上状况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未结合环境对政策予以变更,以及执法过程未体现公平性、公正性引起的。基于此,未来需要结合以上问题增强管理工作。

2.2分完善相关制度,缺乏完善市场机制

作为支撑,会影响机体经济组织结构的完善性发展,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的保障力度有待提升。收益不均的问题处理较为关键,主要由于未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易造成收益不均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完善基础性工作,为实际的工作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3. 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创新措施

3.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法力度

为了能够增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执法力度,需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创新,并依法行政,促进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健全考核制度。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和职工之间签订工作责任状,细化目标,确保责任能够落实到具体人和岗位,与职工评先评优、工资福利等联系在一起,促进全体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同时,完善日常管理工作,例如工作例会、学习教育、巡查执法等内部制度,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建立制度管人、举措激励人的机制。另一方面,就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而言,针对违法乱建以及违法开采等相关行为,需要增强政治力度,科学运用国土资源。对此,相关部门需要秉承正确的执法态度,避免采取暴力执法的方式,结合法律法规落实好执法工作,并全面地进行排查,及时、严格的治理,保证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3.2注重合理流转机制的健全

为了保障农村建设用地的流转顺利开展,保障流转程序的规范化,需要建立合理化的流转机制,地方可指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国家未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规但流转存在的状况,可采用地方立法,构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在相应制度的基础上确定集体土地权利内容,归入有形土地市场,并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出让及出租等行为。除此之外,应明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条件、范围,并完善细节方面,可充分落实建设用地流转的规范化措施。在我国当前的发展背景下,为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工作,从相关制度角度出发,按照规章制度落实土地流转的各项工作,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建设及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并提出土地承包制度,在制度实践运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3.3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原则。要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规划管控。要尊重规划、敬畏规划、落实规划,杜绝项目主导规划的现象,统筹推进,形成长效。二是项目带动原则。项目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是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的抓手。要对照县域经济建设,做好项目招商、规划选址、征地拆迁、组卷报批、土地供应及产权登记等环节工作,以产出效益为重点,回馈城市治理的各项投入。三是较真碰硬原则。要严格落实政策规定,杜绝人情化执法、选择性执法,用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坚定意志,深入开展土地督察、月清“三地两矿”及控违治违等专项工作,切实解决未批先建、违章建筑及滥采滥挖等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城市发展环境。

3.4提高“三种认识”

做好城市治理工作,既要懂经济、文化,还要懂人的需求,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城市治理的全过程。要树立系统思维。把握自身优势、不足以及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因素,树立全局观、“一盘棋”思想,多考虑、多琢磨,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城市治理新理念、新思路。要秉承工匠精神用匠心打造精品。我们要科学确定城市建设的容积率、绿化率、外貌风格及配套设施等各类指标系数,不能简单地甩给开发商,当甩手掌柜。要坚持发展理念,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为目标,改变“大尺度、平铺式、填充式”的城市发展模式,精细规划,精准供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结束语

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工作要点,积极推进,从多角度出发优化设计,结合实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土地流转的方式,创新流转的模式,完善流转的制度。社会不断发进步,对土地的合理流转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需要从规范化的角度层面加强重视,满足实际土地流转的需要,并从多角度进行积极优化,有助于落实相应的工作,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黄海.国土资源管理与农村建设用地合理流转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0):13-14.

[2] 胡小娟.国土资源管理与农村建设用地合理流转[J].四川水泥,2019(3):166.

[3] 单洪江.国土资源管理与农村建设用地合理流转[J].吉林蔬菜,2019(3):57-58.

[4] 刘继良,李佳武.强化国土资源管理 努力服务新农村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9(Z2):52-53.

[5] 刘会和,肖敏.国土资源管理创新须三面突围[J].国土资源导刊,2019,6(10):72-73.

[6] 顾蕾 . 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环境优化的关系研究 [J]. 环境与发展,2020,32(1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