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检测市场监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3

防雷检测市场监管探讨

1 徐建宁 2 李姜宏

1 身份证号: 45242719841106**** 2 身份证号: 45232319770209****

摘要:防雷装置检测市场全面开放以来,社会防雷检测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为了尽可能多地占据市场份额,扩大利润,一些公司管理、人员跟不上市场规模,出现了资质出借、挂靠,检测中弄虚作假等现象,给防雷检测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合法经营带来极大干扰。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结合浙江省防雷检测市场的现状和气象管理的工作经验,对目前市场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促进各地防雷检测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防雷检测市场;建筑工程;基础设施;设计审核

引言

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气象部门加强防雷检测市场事中事后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分析了防雷检测市场监管面临的新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精准管理、行业自律、优化服务、加强执法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当前防雷检测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雷检测市场乱象丛生,缺乏强力监管

2019年10月6日,中国人民政府网刊登了网友阳光的呼吁“气象防雷检测市场的挂靠行为该管了”,认为“气象防雷检测市场处于管理不足的状态”。从各地气象部门防雷检测机构专项检查结果看,无资质检测、超资质检测、挂靠借用资质等现象时有发生,检测中弄虚作假也屡见不鲜。从各地防雷检测质量考核结果来看,部分检测公司检测质量考核不合格,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违反有关防雷检测标准开展检测;伪造检测报告、伪造数据、虚报检测点、测点平面示意图与现场完全不符;检测项目遗漏、检测辅助人员不具备检测能力等[4]。由于气象部门后续监管没有跟进,以上的违法违规行为,很多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2)防雷检测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完善

防雷检测市场放开后,一方面部分防雷法规失效、规章废止,法律法规体系和国家强制标准体系都相对滞后,无法为防雷检测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技术、体系支撑,基层执法人员在执法中,经常出现无法可依,无标准可依的现象。另一方面防雷检测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防雷检测公司为气象部门下属国有独资公司,而这部分公司尚未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造成对社会检测公司的监管束手束脚,“黑名单”等管理制度束之高阁,尚未在基层落地,气象部门上、下级联动和互补性不够,无法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

(3)监管观念滞后,监管手段单一

目前,防雷检测市场的日常监管主要是上门检查和检测质量考核。上门检查多数是形式检查,检查人员按规定填写检查表,没有时间精力去做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检测质量考核基本只能由省、市气象部门统一安排,基层缺少足够的技术力量。日常监管常态化、长效性没有夯实,缺乏对监管对象的分类动态管理,仍停留在定期巡查、突击性整治层面,对监管对象违法经营行为不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不能及时、有效掌控。

(4)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威慑力不足

目前,防雷检测市场日常监管大部分是由县级气象部门属地化负责的,而县级气象部门由于人才的缺乏,导致监管难以适应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防雷改革后,县级气象部门防雷技术人员大多分流到防雷检测公司,造成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力量均很薄弱,经常是一个人担任好几个角色,兼审批、现场执法、技术服务于一身,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由于缺少执法经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欠缺,县级气象部门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害怕出错,产生了“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等畏难情绪,在日常监管中常常感觉力不从心。

(5)防雷检测行业自律建设亟需强化

防雷检测行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受行业体制定位等问题的困扰,使防雷行业在自律建设方面落后于其他中介行业的改革。目前,虽然很多地方都成立了防雷协会,但大部分依托于气象部门建立,自主性相对较差,服务少、规模小,发挥行业自律、监督等作用有限,难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

2加强防雷检测市场监管的对策

(1)要敢于执法

对于违法事实清楚,能准确适用于法律条款的,执法人员要敢于亮剑,严格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调查取证,形成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杭州、温州、绍兴等地气象部门,都对防雷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示范效果。温州的防雷检测行政处罚结案后,有些在温州开展防雷检测的企业就主动停止了业务。同时,要多创造条件,针对一线执法人员,开展形式多元化的培训教育,既可以采用在职培训模式,也可以采用委培的模式,还可以加强省市县联合执法,提升他们的执法经验和执法水平。各地区间也可加强交流,相互学习,邀请一线办案人员分享执法经验,促进自身执法水平的提升,促使防雷企业合法经营。

(2)要加强部门联动和合作

要依托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监管力度大、执法和监管经验丰富等优势,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开展联动和合作,在提升自身依法行政能力的同时,共同做好市场监管,及时敏锐地发现案情线索,对违法行为保持“露头便打、伸手边抓”态势,营造企业不敢违法的市场环境。

(3)建立起客观公正的公共信用评价机制

要按照公共信息容易采集、真实客观、普遍适用的原则,对防雷检测企业和个人采集防雷领域的公共信息,并据此对企业做出公开、公平、公正的信用等级评价,并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公共信用管理、市场和行业准入、招标投标、日常监管、评优评奖等领域,达到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目的,促进防雷市场健康发展。

(4)落实业主单位防雷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防雷市场监管信息化体系

要通过宣传,促使业主单位,尤其是易燃易爆单位严格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同时转变观念,认识到气象部门严监管是在帮助他们保安全、促生产,而不是妨碍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自觉重视防雷检测,积极配合做好市场监管。宁波地区通过防雷信息化管理平台,让业主在自报防雷检测报告的同时,报送现场检测人员照片,有利于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温州地区正建设开发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智能监测业务平台,加强对防雷装置性能的实时监管,促进防雷安全监管向智能化信息化升级。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建立健全统一的防雷市场监管信息化体系,借助大量的信息化数据,更好地加强防雷检测企业和从业人员、防雷检测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

(5)加强关联防雷检测公司的质量管理

除社会公司参与防雷检测市场外,气象部门下属检测机构改制而来的公司也参与到防雷检测市场。对所属公司监管稍有不慎,就会给社会造成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误象;反之会拖气象部门的依法行政与规范管理的后腿。因此,对关联公司的管理要更到位,检查要更全面,监督要更严厉,执法要更严格,以此促进关联公司内部管理和竞争力的提升,真正凭质量和技术立市。从而也使气象部门不瞻前顾后,底气不足,自身受制,敢于监管,敢于执法,建立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

(6)狠抓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防雷检测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市场淘汰机制,为防雷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法规和技术支撑。优化防雷监管组织体系,让审批、执法、服务人员各司其职,全面构建“上下联动、反应迅速、处置规范”的防雷市场监管体系。健全和完善执法考核体系,做到方法细化、指标量化,全过程公开,着力解决监管工作不严、监管不力、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提高执法检查的社会公信力。

(7)实施精准管理,创新监管方式

突出监管重点,建立动态档案管理,将信用差、考核不合格等机构作为监管重点对象,将无资质、超资质、弄虚作假等行为作为监管重点内容,提升监管效率。实行“互联网+监管”,通过全国防雷安全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将安全排查、专项检查、检测质量考核、投诉举报等信息纳入监管平台,及时掌握检测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实行信用监管,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信用协同监管机制,评价结果应用于监督检查和执法监管等行政监管活动中,并在审批服务、中介超市等政务事务中将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创新检测质量考核方式,建立标准统一且操作性强的检测质量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

(8)加大防雷监管队伍建设力度,整合执法资源

积极引进和培养防雷管理人才,特别要重视基层防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作示范案宗、改革培训方式、技能竞赛等多种方式提升执法能力。整合重点执法资源,包括信息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联合执法等。在信息整合方面,运用全国防雷监管平台加强信息的分析、筛选、分类、统计,解决违法行为难发现的问题,实现跨地整合。在人力资源整合方面,成立市级气象执法大队,结合行政区域和专业性质划分若干小组,着力解决基层单位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在联合执法方面,加强与应急、住建、发改、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联合检查、联合执法、联合惩治失信等工作。

(9)发挥防雷协会协调、自律、监督作用

行业协会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加大防雷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严格区分与界定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管理的职责范围,将“体制依赖”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增强协会自我管理的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服务、自律、协调、监督的职能作用[7]。例如扶持中国防雷协会作为全国行业自律管理机构,各省防雷协会作为分会,实行全国统一一个章程、一套政策、人财物垂直管理,实现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对全国防雷检测市场实行统一管理,也有利于发挥行业的联动效应。

(10)提升防雷服务水平

坚持服务与监管并举,以服务促进监管。一方面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加强雷电监测预警、防雷科普宣传、雷灾调查、标准制定、业务培训等公益性服务。另一方面在检测资质许可、检测质量考核、中介超市进驻、信用评价等方面优化服务。通过上门服务、电话、网络等方式,为检测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完善质量、计量、标准管理制度,指导企业规范诚信经营;通过举办防雷检测行业培训班、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防雷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11)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行检测市场淘汰制,把“红黑名单”或“严重失信名单”制度落到实处,严厉查处无资质、超资质、挂靠资质、出具虚假检测数据和结果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充分发挥执法威慑作用。对发现技术性问题的单位责令其整改,明确整改期限,确保防雷检测市场规范有序运作。不断提高执法透明度,及时发布防雷执法信息,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警示防控检测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营造防雷检测市场良好的舆论环境。

结束语

防雷检测市场全面开放以来,气象部门为了做好日常监管,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必须承认,现在的市场秩序并非完全健康,监管也并非完全到位。防雷检测企业恶意低价竞争、出借挂靠资质、检测弄虚作假等行为仍比较常见,通过从源头上深入分析成因,同时在行动上采取对策加强监管,可能并不会完全消除防雷检测违法行为,但一定能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防雷检测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勇根,陈力,李嘉,等.江西省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科学,2019,37(3):475-478.

[2] 王莽,戴雪.市县防雷安全监管的调研与对策[J].陕西气象,2019(1):48-50.

[3] 李荣迪,潘田凤,吴泽,等.在新形势下开展防雷工作的一些思路[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9(1):150-152.

[4] 祝丽丽, 周雨, 吴瀚然. 强化行业自律完善市场信用监管[J]. 宏观经济管理, 2019(7):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