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史料培养高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浅谈运用史料培养高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策略

刘芳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 723200

摘要:历史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技术能力和必备素质,对于指导老师和引领学生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历史进行解释是认识历史及对于历史中发现的现象做出理性的分析与客观评估的重要方法。在历史教育活动中,史料教学被普遍认为是促进历史解释元素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运用史料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对历史的解释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掌握情况,指导教学活动,本文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进行了调查和访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不足及其原因,为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提供切入点和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史料,培养,高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对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灌输,要求每个学生都将书本上所有知识点进行记忆、背诵,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掌握历史资料并进行分析解释的技巧。在我国新课标和现代化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出发,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搜集历史资料,并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予以呈现,帮助学生自己构建对历史人物、事件及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有意识地对历史进行理性而系统的具有因果关系的叙述。这就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充分运用科学的史料,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的解释能力。

1.高中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1.1情境创设使用不当

"历史的解释必须得以历史的事实作为根本,而且历史的事实又受到了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的限制,历史研究者要想真正的了解和诠释历史,就必须深入地融合到原生态的环境当中,对此进行解释。"历史本来就是以前真正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因为时代距离的久远,人们对此并不能有很好地认识和理解。学生作为当前这个时代的新青年,他们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也繁荣的新型现代化社会,往往都会用一种现代人的眼光去认识和分析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不能使自己更好地融入历史当中去,自然会对出现错误的历史解释。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可靠、真实的史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出学生对历史研究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进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

1.2教与学的分裂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讲解法直接对历史进行解释,学生只需记住或能够复述即可,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这就使学生对历史缺乏深入思考,学习浮于表面,没有真正理解历史,历史逻辑混乱,脉络不清,无法进行连续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从而影响了历史学习的效果。现代课堂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方法是需要我们的师生一同努力才能实现的,要求师生必须完成共同教学任务。

2.高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回归具体场景,触摸历史本质

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的产生与它的社会条件,即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直接相关。为了认识历史事件或人物,我们需要把它放在我们讲授历史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以便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客观而清晰的解释。我们如图片、文字、视频等史料,增强历史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增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比如老师在讲授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通过史料,回归当时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前的现状,把学生带入那个年代,进而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另外,农村改革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对其缺乏理解。我们通过呈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生产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变好,农村面貌变化的图文史料,使学生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体制的不同,进而理解改革的含义: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若干环节,从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样,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史料及其解释,我们认识到历史不是枯燥乏味的过去,不是死的,而是充满活力的,具有蓬勃生命力。只有深刻理解,才能达到“理解同情”,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使书本上的历史成为头脑中的带有个性化体验的鲜活的历史。

2.2设计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利用史料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以问题带动学生对其进行思考,提高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依托史料指导问题的运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2.3史料探究学习,调动学生参与

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培养历史学习能力的关键。这个过程往往是教师所不可以替代的。因此,要明确教师是课堂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才是历史教学的对象和主体,努力做到教与学相统一,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借助史料激发学习热情,并积极探究学习。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对史料的分析与解读,使教与学统一起来,以学促教,以教促学,在此过程中,学生真正感受、分析、理解历史,建构起对历史的认识。

结语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是可取的,也是有效的,它既可以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储备基础知识,也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历史进行解释的意识和能力。历史解释能力的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必须持续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还需要我们反复地实践。希望本次研究可以为历史课程教学中对于历史解释能力的训练提供一些借鉴参考,丰富对于历史课程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单冬旺.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1(4):68-69.

[2]王少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因果解释”能力的策略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