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规划中长期负荷预测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电网规划中长期负荷预测技术分析

勇国威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荣成市供电公司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 264300

摘要:电网规划工作中,长期负荷预测方式属于一种有效的的组合计算方法,主要是依照某一个时间段中所产生的误差值进行计算,以该计算得出的数值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有效确定权重的大小。但是这种负荷预测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计算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不是最优化的预测数据。因此,为了有效保证权重系统可以得到具有代表性的预测数据,可以制定出不同的标准和规定来加以限制,有效提高整个负荷预测数据的精确度。

1负荷预测方法

当前负荷预测工作的开展,常用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法、弹性系数法、负荷密度法、比例系数法等。需注意,具体负荷预测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来保障结果的准确性。(1)回归分析法。该方法应用是以统计学原理为依据,选取特定时间段内数据信息并分析,以此构建科学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其数据模型,通过数据关系的对应,计算并得出变量之间关系。(2)负荷密度法。该方法是指将预测依据按照功能进行划分。例如,依据功能的不同划分出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然后结合对不同区域土地面积、电量密度进行负荷预测,最终获取较为准确的结果。(3)弹性系数法。该方法是指预测工作的开展依据对比方式,电力弹性系数的确定:用电量平均年增长量对比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其比值为最终结果。(4)比例系数法。依据对以往数据的分析,对未来负荷情况运用相应比例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具体年数×(1+基年至预测年增长率)等于预测年用电量。此预测方式的应用虽然简便,但是在准确性方面相对较差。

2负荷预测过程

负荷预测的开展具体包括如下程序。

2.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效果直接影响到负荷预测效果,所以数据收集工作开展至关重要,收集资料内容囊括电力企业信息、电力行业发展信息等。通过按照标准规定来整理数据,可为数据库的高质量构建打下基础。现阶段,资料收集工作开展期间,具体数据的收集包括城市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电力推广区域、电力消费负荷、工业生产、电力系统发展计划、电网发展具体情况等数据。

2.2资料整理

针对资料整理的开展,若资料不具备价值性与可比性,会直接影响到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所以为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与真实,需要开展数据整理与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避免因数据误差的出现导致预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受到影响。在具体分析中,数据值的分析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禁止出现盲目、随意套用的现象,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若数据存在空白或缺失,可借助平均值计算方式来填补数据,或者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趋势比率法进行数值填补。

2.3预测模型构建

预测模型为负荷预测开展的核心关键,所以需重视负荷预测模型构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需注意,模型的构建必须依据最新、最完善的数据资料,并且需结合实际进行多模型的构建。在负荷预测过程中同时进行多模型的计算,然后对不同模型所得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提升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为主动配电网规划提供参考。

2.4预测结果确定

依托于数据模型与预测公式所得出的预测结果虽然有一定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并具备预测价值,但是此结果为初步预测结果,无法直接应用于配电网规划的数据参考。还需对已经存在的或者是将要出现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与预测,并且需依据各种结果情况,进行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此外,并非所有负荷预测结果都能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真实性,需要通过反复的校正与调整来保障结果的准确性。需注意,负荷预测的开展其过程具备复杂性特点,并不能通过一次计算就确定最终结果,而是需要反复多次的计算与比对,才能确保符合预测结果达到预期要求。

3电力负荷预测技术

3.1供电工作概况

针对我国某沿海地区的电力负荷预测工作展开了分析和研究。该地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的占比非常小,所以负荷预测时可以忽略第一产业的影响。工业的占比最高,但所占比重随时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负荷预测时将着重考虑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所占比重随时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金融、房地产、商务及居民服务业(主要为第三产业)且所占比重随时间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基于这种发展背景,必须要充分借助中长期的电力负荷预测工作来进行合理的优化。

3.2 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

针对2019-2025年该地区的电网规划内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预测工作,将该地区之前的用电历史资料以及相关的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分析预测法、回归法等传统的方式对该地区的长期负荷量进行合理的预测,并且建立起了相对应的数学结构模型,依照社会预测中的最小值,对整个电力负荷值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有效确定出了各个不同的工作方案,然后对整个负荷工作结果进行合理的判定,通过预测结果的分析对该地区的电力预测结构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保证了该地区整体供电的效率以及质量。

3.3确定权重系数

供电历史数据和分析模型中所表现出的数值,可以通过单方向的预测系数来加以有效的确定,通过现行回归模型以及供电预测工作中的权重系数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指数平滑模型的权重系数为0.202,同时回避模型中的权重系数为0.156,灰色模型中的权重系数为0.666,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60ffc2cbae279_html_3d8ea33d66f51d09.png

图1 电力负荷结构

3.4精度比较

为了实现更加直观地对各个不同的预测方法以及相关的模型误差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需要针对相关的模型参数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从数据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信息回归模型中所生成的数据误差值为1.45,指数平滑模型中所产生的误差值为1.00,通过运用组合的方式所得到的误差值保持在0.49~1.35。从相关的预测数据参数分析可以得出,在整个预测组合模型中所获得的误差值相对较小,因此在整个负荷预测的精确度上也相对较高。

3.5 中长期电力负荷的组合预测模型

在实际的预测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会针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预测方式来加以保障,同时也得到了一个最优化的预测评估系统。但是在不同的预测方式中,各有各的优势以及劣势。从现阶段我国相关的文献研究工作中可以看出,还没有任何一种预测的方式可以具有更高的预测精确度以及预测工作效率,因此在预测工作中对误差值的评定方式以及精确度的要求上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同。在不同的预测方式的应用过程中,通常并不能得到相应的价值信息,如果在预测工作中舍弃了比较简单的平方预测方法则是不科学的。负荷大小的整体评价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同时在预测工作中存在的变化量也相对较小,通过不同的预测理论来作为基础,将不同的预测方式进行有效的衔接,使预测的数值误差降到最低。同时,在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其他不同的数据参数,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参数预测的精确度。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我国电网的建设发展速度。电能资源是不能够进行储存,因此电能的生产、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必须要同步进行运转。为了有效保证电网安全稳定供电运行要求,需要针对电网规划工作加以充分的重视。重点针对电网规划工作中长期负荷预测技术的有效应用展开了分析和研究,以有效保证我国电力企业供电工作的稳定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文革.电网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通讯世界,2017(23):207-208.

[2]王利军.配电网规划中负荷预测实际问题及措施[J].通讯世界,2017(22):62-64.

[3]胥执忠.配电网规划中负荷预测实际问题及措施[J].通讯世界,2017(21):102-103.

[4]朱仁贵.研究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的联系[J].低碳世界,2017(3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