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卫星 1 葛付婷 2 周新院 3

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随着民办教育的崛起,民办高校的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分析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总结出对策,让学校管理模式更加具有人性化、科学化、多样化的特点。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引言

在教育改革中,高校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民办高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的情况下,展开适用于学校和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立足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展现人性化理念,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完善网络教学管理体系,不断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民主管理和教学育人服务质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民办高校要从人性化理念、师资队伍、网络技术、学生个性、评价体系方面展开,提供创新管理模式新方向。

1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模式不完善、管理方式单一

民办高校一般实行学校分层管理的模式,以某民办高校为例,学校设有一个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直接与学生处处长、副处长沟通总管学生事务,各二级学院设有学工主任负责本院系学生的管理以及向上汇报,各院系设有年级组长负责管理本年级的辅导员及学生事务,各辅导员负责管理好自己所带的学生。学校设有学生处、教务处、后勤保卫办、就业指导中心等管理学生事务的部门,各部门设有相关科室,负责专门事务,但各科室人员稀少,没有组成更多专业工作团队,具体的事务基本是转交给辅导员去做。辅导员不仅要服务好学生,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要配合学校各部门转发各种文件、通知,并做好解释和落实工作。民办高校管理模式不完善,各部门职能没有得到强化,没有成立学生事务发展中心等重要中心;管理方式单一,以自上而下地“管”为主,缺乏引导和服务。

1.2班级学风不良,目标模糊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学生们不仅受到网络世界的冲击,而且面临更多的诱惑。学生们好奇而自由,在学校管理宽松、考核要求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其学习主动性变弱,而失去了方向,导致整体学习氛围不佳。学生干部在心中没有班级建设目标和思路,只是成为任务的传递者,无法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领导力,对班级同学不能形成应有的影响力。

1.3人本理念落实不到位

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我们要围绕着学生来开展工作,不能脱离学生群体,一意孤行地实施管理方案。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敏感、成熟、自我意识强等特点。他们政治上要求进步,关心国家大事及时事动态,但多数浮于表面。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在课堂上敢想敢说,但有时会有些偏激。民办高校学生大多家庭经济基础良好,在家依靠父母,自我服务意识比较弱,因此在学校更需要身边人的帮助。学生在学校除了完成学业、遵守校纪校规、参加活动外,很少参与到学生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没有体验过自由式管理,也就很难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学生在校最主要的是学会管理好自己,通过自助服务、自己解决问题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应给与学生这样一个平台,并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机制,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的发展。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案

2.1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民办高校应该秉承“立德育人、因材施教”的管理理念,贴合学生个性发展实际,实现人性化管理。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学生可以在人性化的管理空间内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学习突破,利用学校现有规范政策,和不同导师专业方向,提前为学业考核、学分考核、创业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自觉约束行为,改掉懒散和在大学混日子的心态,多看不同专业的书籍,强化自我管理。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在完善的学习管理体系下,要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课程,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可以合理地去做一些有利的实践活动,提前了解社会工作内容,树立坚定的心态,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管理中需要创新人本管理理念,在相互尊重、平等、理解的前提下,树立民主法治的树人理念,带动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培养的意识,使学生了解自己在享受应有的权利的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责任义务。辅导员在管理中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培养需求,努力完善考核体系,实现全方面在成绩、能力、品德等方面考核,本着“服务育人”理念,用创新性思维打破专业、学科、班级的限制,从传统刚性管理模式向制度引导人的转变,促使管理更加规范、公正,为学生提供教育与服务保障。

2.2加大教育设施和人员配备的投资

民办高校学生现在的生源总体质量比过去有所降低,学生总体素质不高,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明显,因此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教育设施和人员配备的投资。我们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有些教育设施陈旧、没有及时更新,电脑反应迟钝、严重影响办事效率;另一方面是人员配备不够完善,缺少职能中心和业务团队,有些辅导员一人身兼数职,疲于应付各种行政事务。鉴于此,一方面民办高校可以加大对教育设施的投资,对于一些破旧的电脑、麦克风、桌椅及时换新,给一线辅导员都提供休息室,以保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学生对民办高校的满意度,打造良好的口碑,也为学校的品牌效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民办高校也可以成立学生事务发展中心,招聘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朋辈学生等,事无巨细地帮助校友处理自己熟悉的事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更提高了自己服务他人的能力,将来自己毕业后需要返校办事情,也可以找在校认识的师弟师妹帮忙,积累的互惠式人脉关系也为自己带来了便利。

2.3辅导员创新优化管理技术与方式

近年来,移动终端设备开始普及,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电脑,获取信息、接受教育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民办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逐渐呈现出全方位、流动性等特点。为此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要准确把握这一特征,灵活运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开展流动化的教育与管理,全面提升日常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在工作过程中,教师要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服务,并利用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社交平台进一步加大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全面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状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同时也在把握实际学情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教育管理策略,让各项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除此之外,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应用公众号、校园网站等开展思政教育时,辅导员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思想发展动态、道德品质养成情况以及遵纪守法情况不断更新教育管理内容,转换教育管理方式,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发展。从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的发展瓶颈,通过创新服务育人方式、管理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加大对教育设施和人员配备的投资等对策,解决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后刚.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及对策[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03):114-115.

[2]李占超,王晓波,范汀兰.民办高校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以天津天狮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93):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