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1
/ 2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何梅

阆中市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 四川阆中 6374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改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实际作用。方法:将106例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分为常规组(普通护理)、研究组(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各53例。结果:研究组自护能力评分更高,而负性情绪评分(SDS与SAS)以及并发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贯彻落实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有助于回肠造口患者减轻负性情绪,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值得现代临床广泛普及。

【关键词】预防性回肠造口;医护一体化;负性情绪;并发症

回肠造口在直肠癌患者群体中比较多见,预防性回肠造口的应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减轻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的不良影响[1]。现阶段,关于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影响,甚少报道[2]。故而本研究特此以106例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为例,尝试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希望能够为临床干预提供有效指导。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纳入观察对象106例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均于2020年04月--2021年04月纳入,根据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要求,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3例。研究组包括32例男性和21例女性,年龄34-78岁,均龄(56.8±16.8)岁;常规组包括30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龄35-78岁,均龄(56.5±16.5)岁。两组基本信息经过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

1.2方法

常规组53例患者普通护理,即: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宣教,临床医师下医嘱;术前24d造口医师、责任护士进行造口定位;术中由主管医师实施预防性造口手术操作;术后24h责任护士示范造口袋更换技巧,讲解并发症与预防措施;术后第4d,责任护士指导家属帮助患者更换造口袋,造口医师密切留意并发症;术后第7d责任护士评价家属操作方法,造口医师密切留意并发症;出院前责任护士常规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讲解注意事项;出院后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名为研究组的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即:创建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加强培训考核,基于常规组入院宣教之上,向患者讲解护理模式,同时与主管医师反馈,以便于主管医师全面掌握患者基本资料,小组商讨并完善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与责任护士共同完成。术前24h造口医师、责任护士、主管医师一起进行造口定位操作;手术过程中,根据术前定位情况,由主管医师实施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术后24h造口医师主动询问患者感受,责任护士协助患者更换造口袋,主管医师引导患者参与造口袋更换活动;术后4d造口医师引导患者裁剪造口袋,责任护士亲身示范,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造口袋更换流程以及技巧;主管医师鼓励患者自己动手操作;术后第7d造口医师要求患者自己贴好裁剪的造口袋,责任护士评价、检查患者以及家属操作情况;主管医师向患者介绍诊疗计划;出院前责任护士加强康复指导,小组完善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方案,并将患者纳入微信交流群,由主管医师向患者说明复诊时间、方法;出院后进行电话或微信随访,医护一起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

1.3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统计患者自护能力(ESCA自护能力测定量表)评分、负性情绪SDS(抑郁量表)与SAS(焦虑量表)评分,其中ESCA总分172分,得分越高越好;负性情绪评分临界值50分,得分越高越严重;观察患者有无皮炎、造口回缩、造口狭窄等并发症。

1.4数据统计处理

统计学软件以spss22.0版本为主,进一步检验分析本研究课题获得的计量数据以及计数信息,以(x±s)形式描述计量资料,组间t检验,以%(率)形式表述,组间X2检验,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自护能力与负性情绪 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自护能力与负性情绪对比(x±s,分)

小组

病例

SDS

SAS

自护能力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53

59.6±3.3

46.8±2.4

60.3±2.8

45.6±2.1

95.8±9.6

134.6±12.8

常规组

53

59.4±3.5

53.5±2.6

60.6±2.2

52.3±2.2

95.5±9.7

119.5±11.5

t

-

0.125

7.696

0.355

8.103

0.262

15.048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并发症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并发症对比

小组

病例

皮炎

造口回缩

造口狭窄

总发生率

研究组

53

3

1

1

5(9.43%)

常规组

53

6

3

3

12(22.64%)

X2

-




8.291

p

-




<0.05

3.讨论

基于常规普通护理之上邀请主管医师加入,能够进一步赢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安全感[3]。术前以及术后通过主管医师一系列鼓励、指导,有助于患者增强自我护理能力[4]。医护一体化指的是临床医师、造口师、责任护理人员一起参与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让患者意识到良好的身心状态对疾病康复的意义,进而主动积极配合临床医护人员操作,以此来感受到疾病转归的变化,进而缓解其负性情绪,自觉形成健康行为,主动规避并发症[5]。本研究对照,结果研究组自护能力评分更高,而负性情绪评分(SDS与SAS)以及并发症均低于常规组(p<0.05)。充分肯定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有效性,值得现代临床将之广泛用于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护理中。

【参考文献】

[1]王琦.加速康复外科护理预防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肠梗阻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6):186-188.

[2]杨斌,周声宁,韩方海.直肠癌手术预防性回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05):548-552.

[3]高俊茹,张洪微,屈利娟,渠雪红.以肠造口定位吻合率为专科质量指标在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6):43-45.

[4]张小华,李惠萍,束寒玲,张庆,汪洋.网络交流平台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8,35(02):60-63.

[5]李袁林.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实施专业小组全程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