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资储备及应急管理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应急物资储备及应急管理策略研究

王涛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天津市 300452

摘要:如何科学构建适应公司管理需要的应对重大灾害的应急采购管理体系,完善组织业务建设和应急采购保障机制,是确保安全稳定运行、全力保障企业的可靠的关键,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应急物资储备及应急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管理;研究

引言

对紧急时期的采购,更要有相比平时更加严格的监督与管控措施。公开透明是最好的监督,信息化建设是规范采购管理的重要抓手。

1储备模式

1.1实物储备

直接应急设备需要实物储备。发生灾害时,可首次调用此类储备项目,以解决严重缺乏库存造成的对灾害控制和终身资产保障至关重要的瓶颈问题。但是,实物储备并不能保证整个紧急情况期间的资源利用率,而且资本密集度高、库存压力大等。

1.2协同储备

共用存货是一种预留模式,公司可借此与合约供应商合作,透过共用资料,规划并调整为个别存货预留的紧急商品类别与数量。企业可以存放使用频率高的基本防护设备。商定的供应商将其自己的生产与现场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存放某些货物等。该模式通过一个共同的信息平台满足了应对紧急情况的多种区域需求。

1.3容量储备

一些供应商具备必要的生产能力,能够适应适合整个社会的各种事件。这种模型可以在发生事故后迅速制造、生产或开发,以迅速增加大量资源消耗。但是,将能力储备转化为实际应急设备需要一些时间,对紧急救济资金的反应也较慢。

2应急物资分类储备策略分析

2.1针对使用有效期较长的应急物资

如果对货物的需求较低或较低,投资周期较短,市场流动性较大,企业不能预先补充货物以满足实际需求或采购本组织的供应商;对于生产周期长、市场流动性低的情况,应进行联合补充,由企业自己进行少量实物补充,并以合作安排的形式组织供应商进行合同补充或容量储存;建议企业在储存要求高或要求高的情况下,以及在长期生产周期和市场流动性不均衡的情况下,确保物质储备;在更短的生产周期或更好的市场情况下,公司可以结合自己的存储容量,以便与制造商协商。如果内存不足,则可以使用合同规定或合同规定的准备金。

2.2救济物资储备研究综述

当前关于应急设施规划的研究比容量储备研究更加成熟和丰富,并允许进一步细分池内图书馆容量的分配和规划方面。池选择主要采用理论上的优化功能或方法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灾害评估制定新的有针对性的优化模型,以便更好地满足灾区的需要。2017年发现,关于基于行政结构的储存的决定具有同质配置,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在重大事件中,应在各级合作的背景下更好地跟踪应急规划的研究;同样在2019年,人们认为,关于统一配置的决定显然不够充分,关于资源池布局的决定从应急反应的角度出发,比关于统一配置的现有决定更加突出了这一概念。静态储备优化是研究物质经济领域储备优化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此过程中,相关研究将更多地关注发展阶段和发生事件时的反馈机制,将储备分为响应时间和恢复期,并为确定应急储备建立决策模型,这些决策模型将以下两者联系起来人们把重点放在不同情景下最佳库存的影响上,考虑到了事故的随机性以及与民用飞机失事有关的医疗物资的寿命。

2.3关于区域需求差异化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和外国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并试图将区域空间的两个方面的不同情况纳入应急领域的资源需求分析,例如通过开发一种新的粒子输出算法来管理地震事件中的库存安排,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灾区的条件和应急发展阶段;将城市参数、人口结构、时间参数和计划参数纳入紧急医疗资源分配研究,以便通过模拟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分配计划;利用马尔可夫政策,将导致商品需求差距的因素分为区域商品供应能力和发展事件等;利用深海研究机制将区域因素、人口变化和季节因素纳入城市洪水相关需求预测。虽然上述研究人员在其研究中考虑到了时间维度因素产生的不同需求,但考虑到物体之间的差异、侧重于物理分布或侧重于需求预测,时间和时间需求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低。在分析时间需求差异时,在研究公共卫生领域的供应问题的背景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存在着相当大的储备。

3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策略分析

3.1使用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

由于政府所拥有的资源和空间有限,所以可以采用政府和企业合作的形式对应急物资进行储备。政府通过制定应急库存计划,将特定应急物资储备交由企业负责。企业根据分配的应急物资储备额,分配一定的原材料、生产线、储备空间,根据实际需求与风险持有一定安全库存。企业的物资储备在平时可以作为企业自身库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这些物资储备可被用作应急物资输出。这种政企合作的储备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储备成本,并且使政企双方“双赢”。另外,由于应急物资具有需求量大、需求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加上某些应急物资保质期的限制,单独依靠实物储备方式存储应急物资,会造成库存量、管理成本过高且无法满足长时间抗灾的需求。所以对应急物资合理分配多样的储备手段,例如,对于生产周期较短、保质期较短的物资采用生产能力储备的形式。企业通过选择合理的物资储存方式,做到紧急时刻满足应急物资输出需求的同时,使运营成本降低。

3.2加大应急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力度

建立专业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从物资接收、仓储、运输、配送、结算各个环节的子系统。统一各个子系统中的数据口径与标准,避免出现信息不一致的现象。通过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采用GPC、UNSPSC等统一编码格式标识应急物流流通中的每个物流单元。由于灾害发生时,一般由政府与军队进行应急物资配送,所以信息系统还应与政府相关信息系统耦合,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结合物联网技术,保证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性,使决策者与救援人员能时刻掌握应急物资的实时动向,作出正确决策,使救援行动顺利开展。

3.3培训专业化应急物流管理人才

高效的应急物流运营离不开专业化人才的支撑。从高校物流专业教育就应开始普及应急物流基础以及应急物流系统信息化思想,选拔物流高水平人才。对于应急物流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特别是物流信息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需要设立定期的演练机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操作熟练度。相关操作人员要不断对系统进行熟悉,做到突发事件发生后处乱不惊,沉着应对。

结束语

着眼于突发事件的根本需求,科学构建与完善企业应急采购管理体系,从组织业务建设与应急保障机制两方面入手,完善两级集中采购、三级应急调配的组织管理架构,深化现代智慧供应链建设,强化应急采购闭环管控,是企业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企业应对重大灾害应急保障能力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国庆.推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J].浙江经济,2018(04):58-59.

[2]余祥霞.平潭环境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1):38-39.

[3]宋雅宁.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的流程再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4]曹卓君.应急物流中物资储备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

[5]张红.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的完善[J].中国行政管理,2017(0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