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换乘站双寨站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西安地铁换乘站双寨站设计研究

尹静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710043,西安 //正高级建筑师

摘要:对西安地铁已运营的三号线与新建十四号线的换乘车站双寨站的设计研究,介绍了双寨站的工程概况;结合三号线与十四号线的线路走向及承担奥体中心客流疏解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本站的主要设计思想;结合设计思想及周边控制条件提出了高架站三号线与地下站十四号线的换乘方案、三号线设计改造方案及不影响运营条件下的改造实施方案,以及在消防设计和城市景观融合方面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西安地铁 换乘设计 改造及实施方案 融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

Study on Design of Shuangzhai Station of Xi 'an Subway Transfer Station

YIN Jing

(China Railway First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Xi’an, Shanxi Province 71004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Shuangzhai station, which is a transfer station of Xi ' an metro line 3 and 14. Combined with the route direction of No.3 line and No.14 line and the angle of undertaking the passenger flow relief function of the Olympic Center, the main design ideas of the station are put forward.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 idea and the surrounding control conditions, the transfer scheme between the No. 3 line of the elevated station and the No. 14 line of the underground station, the design and transformation scheme of the No. 3 line, the transformation implementation scheme without affecting the operation conditions, and the design strategy in the fire design and urban landscape integration are proposed.

Key wordsMetro of Xi'an; transfer design; Reform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Integration design

0引言

地铁车站是广大市民出行高效便捷的交通建筑,换乘站是解决不同方向客流流线的必要存在,因此换乘站在地铁线网中的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三号线和十四号线的换乘站与西安“十四运”场馆站-奥体中心站相邻,是高架站和地下站的换乘关系,且需要对既有运营的三号线进行改造。设计重点在于解决了以下几方面问题:地下-高架的换乘、既有三号线运营过程中实现短时高效改造、改造方案应满足赛事大客流的要求。因此对后续的类似设计具有非凡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设计概况

双寨站为西安市地铁十四号线与已运营三号线的换乘站,站位位于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向东路与港务西路交汇处。三号线沿港务西路南北向敷设,十四号线沿向东路东西向敷设。站位周边规划以商业为主,居住为辅。站点北侧规划有“十四运”步行景观轴。

60f5348992c06_html_a691c885ac0a1dbd.png

1 既有三号线与在建十四号线双寨站换乘厅鸟瞰图

2.设计思想

2.1既有三号线的换乘改造思路

本站与西安“十四运”场馆站-奥体中心站相邻,并靠近国际港务区全运会体育场馆景观轴中心节点,结合线路方向及站位布局分析,本站三号线承担着体育赛事举办时的短时大客流冲击,同时由于原三号线高架站未预留换乘条件,本次设计重点在于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地下-高架的换乘,既有三号线运营过程中实现短时高效改造,改造方案应满足赛事大客流的要求。

2.2重视与城市的融合设计

车站站位邻近全运会景观轴,周边地块围绕车站规划开发项目众多,地面道路宽阔车流量大,因此车站设计应考虑兼顾过街及与周边开发建筑的互连互通,并重视出地面建筑的造型设计,与城市景观协调。

3.车站方案

三号线双寨站为路中地上三层高架侧式车站,设于交叉路口北侧,车站总长118m,标准段宽度21.6m,侧站台宽度7.2m,设置天桥与两侧地块相连。十四号线双寨站车站为地下二层13m岛式车站,跨路口设置,车站总长496.87m,标准段总宽21.7m。车站共设置6个出入口,8个安全疏散口和3组风亭(含2个物业出入口、5个物业疏散口、1组物业风亭)。两线车站采用地面厅加通道的换乘形式。

60f5348992c06_html_acd8afb9ca49fac6.jpg

2 双寨站总平面

4.车站特色

4.1高架站与地下站的便捷换乘

对既有三号线的站厅付费区及东侧进出站天桥进行改造,将之前分离的两线付费区连通,东侧天桥功能转化为付费区通道,并在站位东北角市政绿带内设置一处地面厅,兼顾进出站及换乘功能。大厅内部付费区设置通向地下十四号线与通向二层高架三号线的楼扶梯组,实现两线付费区的便捷换乘。


60f5348992c06_html_dec7f3f00707b527.png

5 换乘关系平面图

4.2对既有三号线改造方案合理高效

在尽量减小对三号线运营影响、保证改造期间乘客的安全及尽量缩短改造工期的原则指导下制定出改造期间的工筹方案。

首先为保障三号线双寨站具备2个疏散口的消防要求,先施工换乘厅北侧楼梯及天桥延伸平台,施工期间车站东侧天桥口处需封闭,仅用作紧急情况下的消防疏散通道。新建疏散楼梯及天桥延伸平台施工完成后,再行施做换乘厅主体框架梁柱体系、混凝土屋面,进行扶梯、电梯等设备安装,最后施做换乘厅外立面。

三号线公共区改造方案通过分析客流大小、换乘客流走行流线确定相应设备位置及改造后付费区围合形式,改造完成后,实现了区域内各种流线交叉干扰降到最低。改造期间为保证三号线正常运营,利用夜间调整闸机布置,采取既有闸机成组转换方向的改造思路,缩短施工时间,保障了第二天运营的无缝衔接。

60f5348992c06_html_9c0994e75b6dd194.jpg

8 三号线公共区改造方案

4.3采用多种设计措施应对大客流需求

十四运期间,为应对赛时大客流,三号线车站届时会调整为单向客流组织模式,即邻近比赛场馆的西侧出入口只出不进,东侧地面换乘厅承担起进站及换乘任务;将东侧高架通道转变为付费区通道,地面厅体量可容纳客流量加大,地面厅外设置限流场地,拉长进站距离,将客流有效控制在外部空间;地面厅内至天桥和地下换乘通道均配备三部扶梯一部电梯加一部楼梯,提升客流运载效率。以上设计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大客流对站内的冲击,保证了赛事期间的运营效率和运营安全。

4.4基于扩大付费区的消防设计

随着三号线的东侧出入口天桥改造,三号线东侧出入口的疏散空间也整合进换乘厅建筑空间中,但此二者的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需要严格区分。在换乘厅内部火灾状况下必须保证三号线天桥疏散的安全性,且同时要满足东侧天桥为三号线安全区的室外通风对流要求。装修阶段需结合外立面造型明确天桥通风形式,疏散导向设计也需引导三号线乘客至独立疏散口,不要进入换乘厅进行疏散,FAS、综控、消防给水、环控各专业均需紧密配和完成换乘厅的消防设计。

4.5与城市的融合设计

十四号线车站站位跨路口设置,能够同时兼顾站位周边客流的使用要求和市政过街需求,同时车站出入口通道预留了与周边开发建筑的接口条件。车站出地面附属与城市绿化统筹设计,地面换乘厅整体采用玻璃幕墙,面向城市界面,弱化了整体建筑体量。与城市功能及城市景观做到了很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浅谈地铁换乘车站方案研究的注意事项[J]. 袁婷.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06)

  2. 地铁换乘站换乘方式设计研究[J]. 金宾.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06)

  3. 北大街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优化调查研究[J]. 权杨迪,冯小杰,刘夏晖,邓幸,郭晓飞.  智能城市. 2019(17)

  4. 基于客流模拟的沈阳地铁1、2号线换乘站改造设计研究[J]. 霍扬.  铁道标准设计. 2018(07)

  5. 北京地铁15号线大屯路东站换乘改造分析[J]. 余盼晴.  铁道建筑技术. 2018(06)

  6. 对地铁标准站进行换乘改造的思考[J]. 宋冰晶.  铁道标准设计. 2017(06)


作者简介:

尹静,女,1973年生,一级注册建筑师,正高级建筑师,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地下空间开发建筑设计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