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分析

徐晶 黄晨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6

摘要: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的健康。电力资源作为一种绿色资源,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为我们的健康、绿色生活提供了保障。也正因如此,其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认可,被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且随着市面上各种电器产品数量的增加,使得电力用度增大,这就需要结构更复杂、铺设范围更广阔的配电网做支撑。但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难免会引起电路故障,这时就需要抢修部门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而抢修效率与公民用电安全、企业经济收益等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如何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就成为了电力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


一、提升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电器产品,这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体验的同时,也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传统的配电网管理模式、方法,已不再适用新型社会的发展需求了,需要对相关管理技术、抢修技术等做出改革和提升。尤其对于抢修技术来说,是保障配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因此,提升抢修技术水平就是保障抢修效率的关键所在。

且各种电器设备的出现,使得配电网运行超负荷,各种线路故障也随之而来,不仅威胁到了居民的用电安全,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的发展,甚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需要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配电网故障抢修方案,以保证配电网运行系统或电路,在出现故障后,能够得到及时、快速的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这同时也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了解配电网运行的各个程序、环节,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并借助各种科学技术,整理相关数据,通过电子设备,对配电网的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整合相关资源,制定故障抢修方案,以全面提高抢修效率,保障工业用电与居民用电安全,这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问题

2.1配电网谐波与短路故障

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与维护过程中,检修与管理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加之自身业务水平受限,技术手段落后,难免会出现配电网运行故障问题。在实际运行管理中,--些重要的信息数据难以及时、准确记录下来,以致于配电网运维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谐波问题,尤其在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电能消耗较大者为各类工厂、企业;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线路负载不断增大、产生大功率非线性负载,进而造成电网无功功率增大,形成谐波,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则电压、电流波就会出现畸形,严重影响设备的运行。同时,还存在着短路故障问题,即配电网实际运行过程中,短路故障问题可能会导致配电网运行故障。

2.2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问题.

目前,配电线路运行故障问题非常普遍。在此过程中,还存在着电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传统的配电网络架构上多用架空线,接线形式难以有效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加之电气设备应用时间比较长、老化严重、电气设备负荷过重以及导线截面小和联网面积过大,因此导致事故高发。一旦出现了严重的故障问题,就可能会引发大面积的停电现象,进而影响配网管理的可靠性。


二、配电网故障抢修效率提升策略

2.1制订合理的抢修机制

2.1.1不断优化电网故障抢修流程

不断优化配电网故障抢修流程是实现故障高效率抢修的基础,只有抢修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保持高效、顺畅地运行,就能实现故障在第一时间抢修,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个故障抢修产生影响,所以对抢修流程要不断进行梳理、优化。

2.1.2提前制订好配电网故障的抢修预案

配电网故障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可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以及电网故障发生的预测等,提前制订出各类故障的抢修方案,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

2.1.3制订配电网故障抢修联动机制

要保证配电网抢修故障的效率,就必须要制订相应的联动机制,即整合外部单位的施工力量,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提高配电网故障的抢修效率。在供电企业内部,一定要明确抢修小组的职责,并与外委施工单位联合制订联动机制,加快故障的抢修速度。

2.2建立和完善配电网故障抢修预案和联动机制

针对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问题、危险源,制订应急预案和现场故障处置方案,尤其要明确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中的部门和人员职责。在此基础上,还要制订抢修作业指导书和表单等,以此来提高配电网故障抢修质量和效率。同时对单线图、电气联络图进行及时的更新,针对线路现状编制方案,从而实现一线一册管理目标,积极开展故障预想工作,针对每条线路分析和查找容易出现故障问题的薄弱点,并在此基础上制订有效的防范策略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演习活动,以提高应急抢修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制订联动机制,整合外部施工力量、公共资源,进而提高联动响应速度和抢修效率。

2.3减少抢修的时间

2.3.1减少延误时间

根据前几年我国抢修记录数据显示,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的平均时间为21min,基本达到“城市区域延误时间小于40min”的要求。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快速确认事故发生的具体地址和环境信息,制订出最佳的路线,快速安全地抵达现场,以减少路途中延误的时间。

2.3.2精准定位故障点

抢修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时,为了快速展开抢修工作应当提高故障定位的准确率,其主要的方法包括:配置高端和先进的抢修检测仪器,所有抢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必须通过考核,通过分段检测的方法,逐步缩小故障范围,最终能够精确定位故障点,配合调查周边用户的用电信息,综合性地分析故障发生的可能原因,建立有效的防护措施,尽可能排除外力破坏造成故障的可能,为故障的分析提供参考价值。

2.3.3缩短物资到场时间

在故障抢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物资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要求有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将物资配置齐全,一旦出现不够用的现象,就必须要通过“绿色通道”,以保证物资顺利地调动。

2.3.4做好故障隔离,尽量要保证“小范围停电,短时间停电”

做好故障隔离是提升电网故障抢修效率的重要环节,一旦配电网出现故障,一定要准确地进行隔离,才能保证尽可能小影响正常用电同时,进行故障抢修。如果诊断为低压故障,则可能是用户设备出现了故障,这时无须进行故障隔离,如果诊断为中压故障,则必须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4定期开展抢修演练

定期开展抢修演练是提高和完善配电网抢修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时能够提高抢修人员对故障处理的经验。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应该要制订相应的应急方案和现场处置措施,并明确各抢修人员的责任和任务,加上正确的现场指挥,让抢修过程井然有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配电网故障抢修关系着整个电网的运行和供电质量,因此应当加强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常见故障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然而,实践中的故障问题具有多变性,因此应当不断创新和改进故障抢修机制、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波.配网故障抢修--体化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低碳世界,2015(31):43.

[2]范凯.基于精益思想的供电故障抢修模式分析[J].科技传播,2015(24):122.

[3]陈昊南.上海:提升抢修精益化水平[J].国家电网,2015(1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