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侧侧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侧侧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姚建聪

丘北县人民医院 云南 丘北 663200

摘要:目的:针对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侧侧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观察对象为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术患者,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展开研究,纳入5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前组施以侧侧吻合术治疗,后组施以功能性侧侧吻合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内痿指标(内痿成熟时间、术后肱动脉血流量、首次手术成功率)相比,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4.00%)低于对照组患者(28.00%)(p<0.05);可穿刺血管长度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侧侧吻合术在最大化利用血管资源,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痿使用年限方面,效果明显,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侧侧吻合术;临床应用效果

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临床中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针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主要通过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肾替代技术是常用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在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的选择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1]。虽然目前临床中有多重血管通路方式进行选择,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仍然以自体动静脉内痿作为最佳通路进行选择。而随着当前血液透析患者数量、年龄的逐渐增加,患者自身、合并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何根据此类患者的血管条件,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痿,避免血管资源的浪费,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2]。本次研究由此展开探索,将侧侧吻合术纳入治疗方案,就其在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术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以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18年1月至2020年12),纳入50例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成形术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n=25),予以功能性侧侧吻合术治疗,一组命名为观察组(n=25),予以侧侧吻合术治疗,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无基础资料差异,患者之间能够比较(p>0.05)。

年龄:观察组35-62岁,平均(48.86±5.28)岁,对照组32-62岁,平均(48.79±5.31)岁;

性别: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完成Allen试验,确保桡动脉、尺动脉、手掌动脉的通畅性,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上肢血管直径、血流量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上肢血管直径高于2.5mm,动脉直径高于2.0mm。

1.2方法

侧侧吻合术:仰卧,常规局部麻醉,确定手术位置后作2-4cm长切口,暴露静脉、动脉,阻断两端血流,左静脉切口切开,破坏静脉远端静脉瓣,推注肝素盐水,退出输尿管导管,吻合切口。

功能性侧侧吻合术:无输尿管导管探查、液压扩张静脉远心端步骤,其他同对照组患者。

1.3观察指标

(1)内痿指标[3]:记录患者的内痿成熟时间、术后肱动脉血流量、首次手术成功率。

(2)术后并发症: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血栓、吻合口狭窄、肿胀手、心功能不全。

(3)可穿刺血管长度:可穿刺血管长度与腕横纹至肘横纹长度。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

表1统计学规则

指标

统计方法

检验方式

统计学差异性标准

计数资料

%

x2

p<0.05

计量资料

60f0e42a00175_html_f424173bff83a9e5.png

t

2结果

2.1内痿指标

内痿指标(内痿成熟时间、术后肱动脉血流量、首次手术成功率)相比,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2:

表2内痿指标比较

组别

内痿成熟时间(周)

术后肱动脉血流量ml/min

首次手术成功率(h

观察组(n=25

5.85±1.16

684.42±41.58

24(96.00%)

对照组(n=25

5.87±1.14

681.24±41.76

23(92.00%)

T/x2

0.0614

0.2698

0.3536

p

0.9512

0.7885

0.5515

2.2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4.00%)低于对照组患者(28.00%)(p<0.05)。见下表3:

表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血栓

吻合口狭窄

肿胀手

心功能不全

总发生率

观察组(n=25

0

1(4.00%)

0

0

1(4.00%)

对照组(n=25

2(8.00%)

3(12.00%)

1(4.00%)

1(4.00%)

7(28.00%)

x2

2.0833

1.0870

1.0204

1.0204

5.3571

p

0.1489

0.2974

0.3124

0.3124

0.0206

2.3可穿刺血管长度

可穿刺血管长度对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下表4:

表4 可穿刺血管长度对比

组别

n

可穿刺血管长度(mm

观察组

25

0.91±0.12

对照组

25

0.59±0.10

T

/

10.2429

p

/

0.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在血液透析治疗中,血管通路的相关并发症仍然是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对有限的血管透析资源进行保护,降低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4]

侧侧吻合术与功能性侧侧吻合术均借助静脉血管的侧切口完成吻合,在治疗中,能够最大化吻合口内径,即使是患者血管条件较差,也可帮助血流充盈提供优秀的条件,对动脉的连续性进行保障,排除了吻合口直径的限制,保障了内痿的稳定性[5];并且,在血管吻合中,可先、后缝合后壁、前壁,降低了血管翻转缝合的风险,保证了吻合口的平整。而侧侧吻合术可有效降低对血管的反复穿刺,避免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且通过增加穿刺长度,充分利用的静脉血管资源,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

综上,自体动静脉人工内瘘侧侧吻合术在最大化利用血管资源,降低术后血栓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痿使用年限方面,效果明显,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任波. 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内瘘建立中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术的实践应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9):58-59.

[2]杨雄,曾保尧,左江伟. 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兔动静脉吻合口静脉端颈外静脉内膜厚度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观察[J]. 山东医药,2019,59(24):44-47.

[3]朱源,董芍芍,章圣泽. 改良式动静脉端侧吻合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自体血管内瘘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125,131.

[4]李健,卢慧,刘萍,等. 左室收缩功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影响[J]. 安徽医学,2019,40(2):129-132.

[5]黄明智,霍世寅,刘永恒,等. 两种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3):63-64.

[6]季健,普超,朱元全,等. 静脉注水充盈结合自体动静脉内瘘改良端侧吻合术的临床运用[J]. 中国血液净化,2019,18(8):568-571.